编者按
3月31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召开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工作,表扬先进,交流经验,部署任务。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同志在北京主会场作了交流发言,《光明日报》于4月1日摘登发言内容,现将全文刊登如下。
以文明实践引领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江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紧紧抓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一重大契机,聚焦“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目标任务,着力深化拓展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日趋完善、队伍迅速壮大、内涵更加深厚、阵地不断拓展,志愿服务事业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一、健全工作机制,牵住志愿服务“牛鼻子”。省委省政府将志愿服务纳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战略部署、列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志愿江苏”建设的目标要求。修订施行《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大力推动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融合推进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牵头成立由23个部门组成的省级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整合部门条线力量,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专题会议,在平台搭建、组织培育、活动开展、典型推选等方面加强协作,构建各负其责、各展所长、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
二、壮大组织力量,拓展志愿服务“朋友圈”。发挥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引领、联合、服务、促进的作用,完善省市县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开展奠定基础。发挥部门条线职能优势和专业特长,推动优质志愿服务力量下沉,成立省级“三下乡”常下乡志愿服务总团和分团,建立省级文艺志愿者乡村服务基地,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志愿服务队与试点县(市、区)全部结对,科普、环保、法治宣传、医疗卫生、全民阅读等一批省市志愿服务组织定期赴基层开展活动。
三、打造品牌项目,绘就志愿服务“同心圆”。以“文明实践 志愿同行”为主题,连续三年举办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同台竞技、互鉴提高。围绕“传理论”,将理论宣讲和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情感交流等有机融合,打造追梦学堂、乡“理”乡亲等品牌项目,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围绕“解民忧”,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设计特惠性项目,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山爸山妈”关爱留守儿童、“让幸福照进来”等品牌项目,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围绕“树新风”,组织实施“人情新风·宿9条”、“绿衣信使·文明乡风”等品牌项目,着力破解社会关切的人情负担重、餐饮浪费等热点难点问题。
四、建好阵地载体,搭建志愿服务“大舞台”。推进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按照“有场地设施、有服务团队、有服务项目、有工作制度、有活动记录、有文化氛围”的“六有”标准,重点在城乡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服务机构、商业街区、临街岗亭、营业网点等场所建设一批标准化站点,打造“十五分钟志愿服务圈”。全省建设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200多家,为志愿服务组织建章立制、发展壮大提供支持。组建志愿者培训学院,遴选师资队伍,开发培训教材,对重点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和志愿者骨干进行培训,南京市、扬州市、镇江市、张家港市依托培训学院建立较为完善的分级分类培训体系。
锚定新蓝图,开启新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使命,贯彻落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发挥好省级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作用,统揽志愿服务各方力量,在服务大局大事中实现志愿能为、志愿可为、志愿善为。今年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精心组织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党员干部、典型模范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党史宣讲志愿服务,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发挥自身特长、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二是着力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全面贯彻《志愿服务条例》和省《条例》,推动有关部门履职尽责,出台志愿服务记录、褒奖激励等配套制度,健全应急志愿服务指挥协调机制,命名一批省级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点,推动市县两级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各级志愿服务联合会专业化、实体化运营。三是大力培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结合全域推进、全面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巩固优化“偶来讲”“葡萄架下的文明实践”等项目,重点打造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项目,继续举办第六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不断推出见实效、可复制、能推广的高质量志愿服务项目品牌。
(作者为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