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因模仿动画片情节,银川一名8岁小孩撑伞从楼上“飞”下,身体多处骨折;2018年7月,一名8岁女童模仿动画片里的攀岩情节,不慎坠亡……4月6日,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未成年人动画片部分内容失当,经常涉及暴力犯罪元素。
动画片安全投诉越来越多
据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中心数据,2020年,江苏有关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舆情共计17877条,老百姓投诉越来越多。
“孩子今年7岁,最近特别喜欢用‘怪声怪气’的语调说话,有时候还会露出‘诡笑’的表情。”南京市新城小学一年级家长何磊告诉记者,孩子特别喜欢看动画片“迪迦奥特曼”,这些行为就是学的动画片。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省消保委开展“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项目并发布调查报告。报告选取包括《熊出没》《小猪佩奇》《名侦探柯南》等21部有代表性的未成年人动画片,受众群体覆盖未成年人的不同年龄段,共梳理出1465个问题点,主要集中在用语、场景、剧情等方面。
报告显示,目前,未成年人动画片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暴力犯罪元素时常涉及,21部动画片里有近一半不同程度存在暴力情节。二是面向低幼龄儿童的动画作品中,仍然存在危险模仿行为,例如《小猪佩奇》中人物做出打开飞机舱门、冲浪等危险动作。三是剧情“黑化”,21部动画片中,涉及阴暗、惊悚、悬疑等镜头达123个。
严格监管加强正面引导
“动画片对孩子影响太大了,能不能管管?”连云港5岁儿童的家长何女士说,“有一天动画片播放内容是‘马桶饮料’,一个卡通人物拿着杯子去马桶里舀水喝。后来发现,孩子有一天居然也舀了马桶里的水喝。”
“希望情节正面,多一些传统文化引导,少一些危险动作画面。”南京市民黄佳的儿子今年5岁,看了动画片后,特别喜欢拿着枪“打打杀杀”。
报告显示,能够传递对与错、善与恶的是非观,尊老爱幼的亲情观、正义勇敢的道德观,趣味性与时代性兼具的动画作品,获得家长的一致肯定。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带有暴力色情的动画片容易引起孩童的好奇心。“现在上网一搜,动画资源获取太方便了,能看的、不能看的都能看到。”南京市民徐蓓夫妻希望对动画播放平台加强管控,限制收看的渠道和观看的时长。
不少家长呼吁政府严格监管,避免误导。江苏省消保委法援投诉部主任傅铮表示,对于动画领域的规范,内要从源头抓起,对动画内容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外要家长与老师多加陪伴引导,明确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恰当的,哪些行为不得体或者影响到他人,帮助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
“动画质量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未成年人保护痛点。”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川直言,随着网络的发展,未成年人接触各种各样的网络动画信息越来越方便,控制也越来越难。同时动画产业的蓬勃发展,导致未成年人能够接触到的动画越来越多,泥沙俱下。
明确分级筑牢“防火墙”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出版品、音像制品、电视剧和电影等方面的管理条例和审查规定。但实际上,目前的监管只是解决了“禁”的问题,对“不适宜”的内容是直接删减,而对要“限”的内容,制度层面设计相对简单。
省消保委建议从两个维度探索动画分级制度,一是从受众年龄看,确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个基础标准,对成年人动画内容审查适度放宽。在未成年人领域,需要考虑与儿童受教育程度保持一致。二是从动画内容分级,对激烈的冲突行为、对常识的颠覆性描写等,应进行限制级分类,在播放平台、播放时间上进行管理;对涉及科普教育、日常生活类型的进行普通级分类,在常规电视、网络等平台播放。傅铮表示,如果实现分级,动画产业可以实现精准创作和投放,“按需创作”将逐步变为现实,有利于激发创作激情和市场活力。
李川表示,主要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对未成年人动画采取了明确的分级制度。以动漫大国日本为例,动漫分级非常具体,分为12岁、15岁、18岁等不同的等级。各个等级下又有不同要求,比如,12岁以下的动画片有白名单制度;12岁、15岁、18岁等级确立了不同的观看模式,有的要求监护人陪同、有的要求监护人事先审查。
目前国内也开始探索实践“分级”。据不完全统计,过去近一年有50多家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推出了“青少年模式”,但“青少年模式”并非强制,其效果如何一直存疑。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毛建忠建议,监管部门可以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动画片进行审查,不合适的不能在平台播放,倒逼动画片制作商、引进商作出改变。
“为未成年人筑牢‘防火墙’,家庭、社会缺一不可,特别是动画企业必须建立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责任,因为其产品会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省消保委副秘书长居上说。据悉,接下来省消保委将约谈动画相关企业,并将和检察院、团省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实质性推进解决动画领域存在的问题,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新华日报记者 许海燕 洪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