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南京全城总动员,战疫一线争分夺秒,排队检测昼夜不歇,每一个人都在为城市出一份力。其中有些人,前一分钟还在核酸采样的长队里,下一刻就加入了志愿者行列;还有些人,放下菜篮子解下围裙,转身穿起了红马甲……
“我是武汉人,去年经历了疫情封城、全国支援的难忘时刻。最无助的时候是南京人帮助了我,现在我要尽一份力,回报南京人。”22日中午12点多,今年3月来宁工作的刘雨轩在河西金融城排队等待核酸采样时这样想。华中科技大学南京校友群里,在栖霞区工作的师姐发布消息——核酸采样点急需志愿者,他当即回应。下午6点多,刘雨轩从元通站坐地铁2号线赶往城东,在仙林南外核酸采样点忙到晚上9点多。掏出手机,他发现群里又跳出新消息——“迈皋桥需要志愿者增援”,二话不说赶往下一站“增援”。“虽然人生地不熟,但这座城市让我感到很温暖、值得为它奔波付出。”刘雨轩说。
“我是来南京看女朋友的,正好为社区出一份力。”21日晚上9点多,栖霞区马群街道花园城广场核酸采样点,27岁的大连医科大学毕业生刘明生正陪女朋友排队。眼前七八百人的队列拐了几道弯,一群志愿者在维持秩序,现场3名检测医生忙得来不及喝水,护目镜都被捂湿了。“我即将成为一名医生,现在也可以做点事。”他拿着证件找到社区工作人员要求“上岗”,表明自己此前已在苏北人民医院参加完“规培”、熟悉核酸采样流程。经过仔细沟通和确认,“刘医生”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做起了志愿者,一直坚持到凌晨现场所有市民核酸检测完毕。“经历疫情,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刘明生说。
全城930万人昼夜排队进行核酸检测,许多普通人转身“出列”,成为守护这座城市的志愿者。
“关键时刻,我们老党员也要发挥余热。”22日早晨7点多,尧化街道青田雅居社区老党员何阳正拎着菜篮子刷手机,社区征召志愿者的消息让她加快了步伐。回家穿上红马甲、赶往小区检测点报到,她发现社区老党员工作室的“同事”们都在忙乎着,维持长长队伍的秩序、引导居民扫二维码登记,现场有条不紊。
21日下午6点,八卦洲街道中桥村村民葛绕齐做完了核酸采样,开车赶回家吃晚饭。路边慢慢行走的老人,让他调转了车头:“来吧,赶紧上车,我捎你一程到采样点。”这一临时决定,让他这两天都没能停下来。“农村不像城里,老百姓住得分散,老年人出行又有不便,这时候肯定需要有人搭把手。”葛绕齐来回跑了20多趟,他的车成了村民的“专车”。有的老人腿脚不便,他索性让老人坐在车上,请医生前来采样。“其实我今年也68岁了,能帮助更年长的人,我很开心。”老葛说。
这场战疫大考中,很多年轻人冲在一线,成为守护城市的生力军。
“今天帮助社区医生进行核酸采样,第一次穿防护服,没5分钟就全身湿透了。”22日凌晨1点51分,尧化街道青年党员、“家住尧化”青年志愿者联盟发起人王玥脱下防护服拿起手机,发现有10个未接来电,多是业务伙伴打来的。她赶紧在朋友圈解释:“从今天开始持续3天我停止一切工作,之前预约的小伙伴非常抱歉!……身为青年志愿者,让我们一起守护大南京!”
23日凌晨1点26分,秦淮区新街口商务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王鹏远在采样点忙完一阵,发出一条朋友圈。配图显示:22日一天跑了28283步,20.91公里,消耗889千卡,相当于3只炸鸡腿的热量。“有生以来跑第一次‘半马’,居然是在核酸检测点实现的。”
本报记者 仇惠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