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最美人物张竹山:“作为党员,我更要带领大家致富”
2021-08-11 07:40:00  来源:新华日报  

过上好日子的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口岸街道引江社区居民们都说,自从张支书来了后,集体经济富了、社区环境美了、群众口袋鼓了,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美了。前不久,张竹山被授予江苏“最美基层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农场里,成串的葡萄挂满枝头;村庄里,路宽地平、整洁有序……眼前这个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等多个荣誉于一身的社区,过去穷得出了名,没有水泥路、没有自来水,干群关系紧张。

2004年,原本经营着一家奶牛场的张竹山被推选为社区“当家人”。社区副主任韩高林回忆说,当时社区一穷二白、人心涣散,社区干部相继离职。“他倒好,反其道而行之。”虽说如此,但韩高林打心底佩服张竹山的勇气和担当。

接下这块“烫手山芋”,张竹山有自己的考量。“我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15岁那年奶奶和父母相继去世,抚养两个年幼弟弟的重任就落在我肩上。”在张竹山最困难的时候,周围邻居经常送来生活用品。有一年春节,靠着老队长送来的3元钱,他们家才过了个像样的年。“人不忘本、树不忘根,虽然现在我生活好了,但我要知恩图报,尤其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要带领大家致富。”张竹山说。

上任那天起,张竹山就给自己定下了三条“规矩”:一要对组织负责;二要对身边同志负责;三要对老百姓负责。而当时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不到3万元,还负债18万元。引江社区咋翻身?张竹山带领社区“两委”班子反复讨论商议,一致认为,要想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必须要解放思想,转思路、换脑筋,摒弃“等靠要”的思想。

2005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张竹山发现,养牛的同时,可以种植双孢蘑菇,形成循环经济。于是,他自筹资金60万元,建成14000多平方米的蘑菇大棚,带领党员干部示范种植。为节省村里开支,他“捐”出自家牛粪免费提供给蘑菇大棚做培养基。当年蘑菇产值就达到35万元。尝到蘑菇种植的甜头后,张竹山便鼓励引导居民发展蘑菇规模种植,村集体提供免租金土地,社区干部进行技术指导,实行订单保底销售。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参与蘑菇种植的群众越来越多,掀起了一股比创业、比致富的热潮。

引江河是社区的核心资源和最大优势,社区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在引江河西侧新建一座物资中转运输码头。凭借码头优势,社区成功招引深圳混凝土行业领军企业——为海集团,总投资4000万元的泰州市为海混凝土有限公司项目顺利落户,一下给社区带来每年5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

引江社区还盘活闲置资产,动员社区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在全区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流转土地1280亩,由3家农场统一经营管理,带动一批村民致富。去年,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880万元。

葡萄种植大户班正平,2012年前还是村里的困难户,儿子难成家,本人又无业。张竹山主动找上门,鼓励他种植葡萄,还提出将80亩荒废的低洼田流转给他。地是有了,可班正平手上一没资金二没技术,想靠种植葡萄脱贫,谈何容易?见班正平一脸愁容,张竹山自掏腰包提供2万元启动资金,还给他送技术、找销路。现在,班正平家的葡萄园上了规模,年收益近30万元,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如今,一批像班正平这样的困难户过上了好日子,去年社区居民人均收入达32596元。

幸福生活一个都不能少。81岁的李玉兰老伴早逝,儿子触电身亡,自己身患重病,张竹山不仅帮老人联系医院动手术,还帮她办了低保、翻修房屋、装自来水、购置电器,让老人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一串数字,彰显了引江社区的变化:这些年,社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文体广场2个,居民健身点6处;硬化主次道路25公里以上,安装LED路灯350盏,通组通户道路硬化率达100%;高标准改扩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室、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多年来,张竹山除个人资助15万元外,还在社区设立扶贫专项资金,每年拿出近20万元,用于帮扶困难群众,让困难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董 鑫

责编:王逸男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