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宠物牧草销售很火爆,今年我们打算把种植面积扩大50亩,一年下来,能给村集体再增收5万元。”8月19日,在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丰年村工厂化育秧基地,记者见到正在大棚忙碌的丰年村党总支书记卢攀峰。8年来,丰年村从村集体负债70多万元到年收入破百万,从省定经济薄弱村到村民人均年收入破两万,从群众上访不断到干群关系和睦,都离不开村子里的“领头羊”卢攀峰。
2013年,卢攀峰走马上任,成为大家口中的“穷书记”。“经过3年多的摸爬滚打,我们还清了大笔外债,实现了土地重新发包,但是想要致富,还得有项目带动。”卢攀峰说。2017年,淮安区计划实行“党建引领、集成振兴”农村综合改革,将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扶贫、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等五项省级以上改革项目进行叠加集成,实现项目集成、资金共筹、党建引领、资源盘活。然而,入选项目试点村要求村里拥有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至少800亩的流转土地、全程机械化作业,这3项条件丰年村都不符合,加之项目启动需要一大笔资金,一些村“两委”干部打起了退堂鼓。
“丰年村的百姓等不起,我决定拼死一搏,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下定决心后,卢攀峰起早摸黑到每一位村干部家里做思想工作,软磨硬泡让大家达成共识。他又主动请缨,向镇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根据当时的申报条件,丰年村并非最佳入选对象,但攀峰身上就是有股冲劲,如果没有他当时的坚持和担当,丰年村很难第一时间借助‘集成振兴’改革的东风,快速脱贫摘帽。”淮安区车桥镇党委书记许云波回忆说。
为了尽快成立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要预付给村民土地流转金,村干部都怕合作社失败不愿带头入股。卢攀峰瞒着妻子给弟弟卢华峰打去电话。“当初我就劝他不能当这个穷书记,为这事我们大吵了一架,好久没再联系。这一次他张口就要借25万元,万一项目失败了,这笔钱就成了呆账。可不借,哥哥不带头集资,村里还有谁敢投入?”思虑再三,卢华峰还是汇去了25万元。
2017年9月,村民期盼已久的登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同年,丰年村顺利入选淮安区第一批“集成振兴”改革试点村。通过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丰年村整合各级扶持资金,流转1250亩土地实行规模种植,对外推行土地托管、农机社会化服务等。
乘上改革东风,丰年村集体收入实现“三年三大步”:2018年达24.9万元,2019年达76.5万元,2020年突破100万元。村级合作社现拥有22台大中型机械,5台喷洒农药无人机,24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1203平方米的烘干、仓储设备。该村的苏小农品牌宠物牧草、无公害稻虾米等农产品走上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近几年,丰年村先后在环境整治,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和农田基本建设上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建成桥梁18座、铺设水泥路15公里、架设路灯400余盏,路边绿化3000余棵,建成文明休闲广场两处。“现在村里‘断头路’没了,晚上散步的人也多了。卢书记说过的话总能兑现,我们老百姓很相信他。”丰年村村民李家年说。
8年来,卢攀峰早已习惯把丰年村的大事小事摆在心尖上。“他每天回家跟我讲得最多的是,谁家今年养殖丰收挣了不少、村里技能培训班哪几个学员学得很认真、谁家又盖了新房、哪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讲到兴起,他黑红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卢攀峰的妻子熊小平说。
去年年底,丰年村“两委”换届,卢攀峰再次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新的任期内,卢攀峰已规划好了丰年村发展的新蓝图:“开展规模高效种植,搞粮食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创品牌特色产品,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年翻一番,5年翻两番,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美。”
本报记者 张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