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国亚妮)“宝哥的思政课惊艳了无数年轻人的心”,这是教育部官网对于“宝哥”的评价。这位被人亲切地称作“宝哥”的教师便是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唐忠宝。
作为一位年轻的80后教授,唐忠宝曾担任《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特邀点评嘉宾。2015年,他带领团队打造了大型校园思政类脱口秀《宝哥说》,因其“接地气”且“正能量”的课堂呈现,唐忠宝获评“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与“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
三尺讲台上的“拼命三郎”
“‘拼命三郎’是我对唐忠宝教授的印象之一。”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侯勇说,“一天的时间被他安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在市里,下午在南京,晚上回学校参加《宝哥说》。”唐忠宝的忙碌,也令妻子王丽梅充满心疼,“这个暑假,他都没有休息,经常因为课题研究忙到清晨四五点钟,短暂休息一会儿后,又开始备课、写书稿、上课,一直忙到开学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给学生们上网课。”
学生时代,唐忠宝就是一个非常“拼”的人,为了考研考博,他曾写完了上百支中性笔芯,翻烂了英语字典。走上工作岗位后,唐忠宝依旧不停奔跑,教书育人、潜精研思……长久超负荷工作,唐忠宝的肩关节出现积液,睡觉时一度连身都翻不了。作为同行,王丽梅心十分理解丈夫的选择,“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他讲课这么好,就应该站到三尺讲台之上,去传播知识、引发共鸣。”
不仅对自己的事情很“拼”,对学生唐忠宝依旧很“拼”。在治学上,唐忠宝时刻保持着认真严谨的态度。“我们将论文拿给他看时,他总是一字一句地分析不足,文档上往往连标点符号是否正确都要标注出来。”江南大学研究生米日扎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忠宝希望用自己的点滴言行来感染学生。“当他叮嘱学生要好好搞科研时,他自己首先在假期昼夜不分地进行科研任务。”江南大学研究生郭梦园说,“研究课题意义不大,视角过于狭小,老师也会给予否定。老师的这种严爱相济,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把思政课堂打造成一场脱口秀
一直以来,如何让思政课受到青年人的喜爱是唐忠宝专研的问题。有课的前一天晚上,唐忠宝总要把课件打印下来,在纸上空白的部分反复修改。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忠宝的思政课令学生们耳目一新,但他并没有放松要求,不停地反思教学方式,取得长足的进步。
2015年,唐忠宝带领思政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与学生骨干,打造了大型校园思政类脱口秀《宝哥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BAO”(Brain思想、Advance进步、Outlook展望)思政育人文化品牌。
“‘有用’、‘好玩’的课堂才会吸引学生”,这是唐忠宝总结出来的《宝哥说》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唐忠宝会主动去了解大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将最新鲜的元素融入课堂。
“《宝哥说》需要通过微信抢票,因此如果课程名字不够吸引人,学生就不会来。”唐忠宝说,“比如,我们有一期讲党史,老师起的题目叫《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现状》,但是学生团队就会觉得这个题目不够生动,他们帮我们改了个题目,叫《那年·那湖·那船:从1921南湖画舫说起》,一下子就鲜活起来。” 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去量身定制思政课,《宝哥说》不仅让学生们感到“有用”、“好玩”,更能真切感受到“管用”、“受用”。
凭借诙谐幽默的教学风格和的严谨踏实的治学精神,《宝哥说》团队先后走进了全国70余所高校、30余所中小学以及100多个村镇开展公益宣讲,有效地拉近了青年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距离,获得一致好评。
榜样的力量带动全家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不管平时工作多忙,唐忠宝一定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见证孩子的成长。他在家中的各个角落都准备了适龄的书籍,如今,三岁的弟弟能熟知英雄人物,九岁的哥哥对历史知识如数家珍。
唐忠宝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都被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儿子在日记中写道:“我爸爸他真的很棒,他是江南大学的一位老师,他总是在认真地备课,所以他讲课很好。”唐忠宝认真的态度与创新的思维同样影响着作为大学辅导员的妻子王丽梅。王丽梅也曾苦恼于如何创新思政活动,唐忠宝的建议拓宽了她的视野,“不一定要自己去讲,可以让学生去讲,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唐忠宝对她说,“不一定要在课堂上讲,可以深入田间地头,打卡红色地标,实地感受红色文化。”在王丽萍眼中,唐忠宝“亦师亦友”,“他用严谨的态度要求自己的工作,用宽容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用呵护的肩膀支持伴侣进步。”王丽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