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临近,55岁的卞康全更忙碌了,每天早早赶到五条岭烈士陵园,为每一位烈士的坟头添一抔新土,擦拭墓碑、打扫卫生……这样的做法,从他爷爷那时开始,祖孙三代迄今已坚持了75年。
五条岭烈士陵园位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庆元村,这里长眠着2000多名盐南阻击战中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以及“慰烈工程”迁至陵园的近千名英烈。
新扩建的五条岭烈士陵园即将对外开放。陵园内,青松苍翠欲滴,新落成的纪念碑巍峨高耸。
1947年12月,盐南阻击战在盐城打响,我华东野战军激战4天4夜,共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虏3000多人,我军2000多名战士血洒疆场。由于战事仍频,条件所限,无法一一建坟,当时只能以叠葬的方式,将烈士遗体匆匆安放在挖好的五条沟内,堆成5条长岭,每条岭长约40米、高1米多,各有31个坟茔,民间称其为“五条岭”。
去年3月,五条岭烈士陵园提升改造工程启动,计划从原占地10亩扩建至50亩,新建烈士纪念碑、盐南战役纪念馆、无名烈士墙、党员宣誓墙等。
五条岭上,卞家三代人守护墓园风雨无阻。当年,卞康全的爷爷卞德容参与掩埋烈士遗体,父亲卞华才8岁,就站在旁边。此后,卞德容夫妇常常带着卞华,到五条岭除草添土。
卞华16岁那年,卞德容离世,他成为第二代守墓人。妻子程庆莲和卞华一起守,有了孩子,夫妻二人带着孩子一起守。卞华的远房舅舅、程庆莲的堂叔程步凤,参加革命于1948年被捕入狱,敌人严刑逼供未果后将其杀害。对卞华两口子来说,五条岭里埋着的,是像家中亲人程步凤一样的人。当时十来岁的卞康全不能理解父母的做法,“我们兄弟姐妹在家把饭做好了,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但母亲还在五条岭慢慢添土。她跟我们说:‘埋在这里的烈士和堂外公程步凤没有区别,都是我们最亲的人。’”
跟着父母,卞康全接过守墓的“接力棒”。当年一句“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在卞家传了下来。
2009年,五条岭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翻新修整,前来瞻仰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从那时起,卞康全萌生了一个想法——主动帮助烈士们找寻亲人。后来,当地组织各村镇收集信息,出版了《难忘五条岭》,书中包含烈士名录,836名烈士“有了名字”。
2018年,卞康全开始向这836名烈士籍贯地寄“寻亲信”。《难忘五条岭》被他翻了又翻,有的书页已掉落,烈士名单上做了不同标记,用来区分已联系上、信寄出被退回、未寄出……卞康全先后寄出上千封信。多年来,卞康全通过写信、网上发布以及与媒体、志愿者合作等方式,为五条岭330余名烈士找到了亲人。卞康全希望有一天,这里的2000多名烈士,都能有他们的亲人来祭扫。
少年慕英烈,一生不了情。卞康全像祖父、父亲一样,离不开五条岭。日记本、登记簿、烈士遗物,甚至是参观者敬献的挽联、退回的寻亲信……都被他用一个个纸箱、行李箱分类收好。其中一只纸箱专门存放烈士的遗物:残破的搪瓷碗、断裂生锈的军刺、10多支钢笔……在五条岭烈士墓的历次整修过程中,卞康全都将挖掘的烈士遗物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悉心保存。
在卞康全的家中,一本本厚厚的来宾登记簿,上面记录着2010年4月以来前来祭扫五条岭英烈的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和留言,他将这些登记簿与自己的日记本合并称为“陵园记事簿”,迄今已攒有15本。卞康全说,能为烈士守护陵园,是他最感自豪的事,他会一辈子守护好这些为人民英勇牺牲的英烈。
□ 本报记者 祝洁
通讯员 尹丽珊 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