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用大爱之笔精绘“德善之城”文明画卷
2022-10-12 08:28:00  来源:新华日报  

在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评选中,苏州位居全国第五;2021年,苏州市慈善总会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在第六届“江苏慈善奖”中,苏州收获25个奖项,位居全省榜首……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积极探索现代慈善发展之路,用大爱之笔书写一个又一个慈善帮扶传奇,摘取一个又一个荣誉,成为“文明苏州 德善之城”的生动注脚。

慈善,是温暖人心的强大力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徐国强说,苏州市慈善总会要着眼长远,勇挑使命担当,以《慈善法》为遵循,围绕“政治为先、济困为主、法治为本、文化为魂、创新为要、组织为基”的总要求,在慈善组织、慈善模式、慈善项目、慈善文化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慈善发展之路。

密织慈善网络

筑牢新时代慈善发展之基

“往后天凉了也不用担心,在家里就可以打开热水器洗个热水澡,很方便!”秋日午后,姑苏区杨枝塘路小桥巷居民朱林才正在家里悠闲地看电视。谈起目前的生活,他脸上溢满笑容,“真的非常感谢街道、社区和市慈善总会,他们出资出力为我家进行了改造、翻新,卫生间装上了热水器,连通往二楼的楼梯也安装了扶手,比以前舒服多了。”

今年62岁的朱林才,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困难,是苏州市第一批持证残疾人。基层慈善组织将他家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市慈善总会。市慈善总会经过实地走访,确定其为慈善项目精准帮扶对象,实施“一户一策”家居改造。在苏州,像朱林才这样的困难家庭,得到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各类慈善组织的帮扶,生活大大改善的还有许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苏州的慈善事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首先体现在慈善网络的越织越密。苏州市慈善总会在市、区(县)既有慈善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乡镇(街道)、村(社区)慈善组织。苏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胡耀赋说,只有让慈善组织延伸到基层最前沿,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那些需要关爱的人,打通慈善帮扶“最后一公里”。

如今,放眼整个苏州,从市、区(县)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每一个层级都建有相应的慈善组织。其中,区(县)慈善总会10个、乡镇(街道)慈善组织105个、村(社区)慈善工作站1356个。

基于四级慈善组织架构,苏州市慈善总会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在慈善资金的募集、项目设计、冠名基金运作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多角度拓宽慈善事业发展空间。同时,苏州市慈善总会还联手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做实慈善项目,做好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领域的慈善募捐开发,挖掘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基层“草根慈善”的力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恒力、亨通、波司登、通鼎等骨干企业中,成立“慈善基金会”,推动传统的捐赠式慈善到可持续慈善的提档升级。

有了密集的慈善网络,各类慈善项目应运而生。目前,苏州各级慈善组织创新开展的项目涵盖救灾、扶弱、助学、扶残、安老、助孤、助医等多个方面,救助范围从传统的助学、助医、助老、助困延伸至教育、文化、环保、优抚等领域。

创新慈善项目

把爱心精准送达最需要的人

创新慈善项目,通过项目化运作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苏州抓住了慈善工作的“牛鼻子”。

5月底,在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由狮山横塘街道社区发展基金会联合高新区慈善基金会发起的“‘我们在乎’——你的公益‘微’梦想”项目汇报会上,12个已落实的项目涉及助力贫寒学子、关注失独老人等方面。

家住狮山横塘街道馨泰花苑的小雨(化名)就是项目受益者之一。小雨母亲身患白血病,全家生活陷入困境。但小雨并没有消沉,主动帮助父母做好家务后,便在家里仅有的小饭桌上写作业。来自馨泰社区社工室的社工黄萍了解情况后,便向基金会提出申请,“我希望给小雨一个书桌组合柜,让她能有一个自己的小书桌用于学习。”很快,经过公益微梦想征集、专家评审等环节,小雨拥有了自己的书桌。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苏州开展的慈善帮扶项目超80个。其中,“校园厕纸”项目,为全市353所中小学配备了免费厕纸;“特困重度残疾人家庭亮居工程”,完成348户特困重度残疾人“一户一策”家居改造;“情系环卫工爱心体检”项目,为9193名环卫工人进行免费体检。

通过项目实现精准帮扶,也契合捐赠者的意愿。“我们今年捐了50万元,连续三年累计捐款200万元。”在今年“慈善一日捐”现场,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执行院长宋鄂介绍,自2020年联合苏州市慈善总会设立“苏大理想眼科光明基金”项目以来,累计援助贫困眼疾患者128名。“我们还将持续推进公益项目运作,扩大援助贫困眼疾患者群体,积极参与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落实防盲筛查等机制,造福眼疾患者。”

涓涓爱心精准送达最需要的人。“低收入家庭、特殊群体、困难群众,就是慈善服务的主要对象,慈善救助的主要受助者。”徐国强说,慈善不仅仅是募捐,更重要的是精准找到好项目;慈善不仅仅是扶弱济困,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勇挑使命担当

在长三角慈善一体化中谋求大作为

“苏州要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围绕‘帮特困、扶贫弱、助急难、补短板’的工作目标,对标找差,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在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社会文明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在首届江苏慈善论坛上,苏州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铿锵有力的演讲,赢得了与会人员的点赞,也道出了新时代苏州慈善组织的新追求。

锚定新目标,苏州积极探索“慈善+”。在今年慈善晚会现场,苏州一批慈善先进单位和个人获得表彰。作为“苏州市优秀慈善单位”,东吴证券自成立以来,累计捐赠超过1亿元。“东吴证券在苏州市属国企中率先成立基金会,也是全省证券公司中第一家慈善基金会,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苏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东吴证券相关负责人说。

在骨干企业成立慈善基金会,是苏州探索“慈善+”的有力实践。目前,苏州市慈善总会已推出“慈善+互联网”“慈善+冠名基金”“慈善+保险”“慈善+信托”“慈善+理财”等,慈善渠道进一步拓宽。

“每天赶时间送快递,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的情况,心里常常忐忑不安。”作为“慈善+保险”的受益者,快递小哥于士峰对苏州市慈善总会的创新举措深有体会,“有了慈善的这份保险,在外面送快递,自己更踏实,家人更放心,干活的精神头也更足了!”

针对快递员、骨髓捐献者、应急救援志愿者、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等人员,苏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太平洋产险苏州分公司为他们提供意外伤害保险。在苏州,一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主动扛起责任担当,助力慈善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稳定器作用。

“慈善+”,加出了慈善事业新景象。“慈善+信托”,全市累计备案18单慈善信托,总规模超3.2亿元,在全省位居前列;“慈善+理财”,推出的“至善行”慈善理财产品,吸引4000余人次参与,募集善款130万元;依托苏州市民卡开展的“买休闲年卡·献2元爱心”活动,发行6期,累计77万人次参与,筹募善款154万元;“慈善+互联网”,2021年网络筹款总额6629万元。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东吴智库研究员宋言奇认为,苏州市慈善总会在筑牢慈善网络的基础上,以慈善项目为抓手,积极丰富发展“慈善+”内容,彰显了苏州这座“德善之城”的担当作为,也为苏州构建“大慈善”格局,在长三角慈善一体化中谋求大作为打下坚实桩基。

本版撰稿 张红军 冯婧

本版供图 苏州市慈善总会

责编:冯晓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