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激活“无废细胞” 让家园更美好
世界环境日前夕,记者探访我省多地“无废城市”建设
2023-06-05 07:46: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姚政宇 许海燕  

废旧塑料、厨余残渣、废旧新能源电池、秸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产生量快速增长。固体废物并非“毫无价值”,而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去年1月,《江苏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出台,提出到2025年,完成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吹响了“无废城市”建设的冲锋号。目前,9个设区市已列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工厂、园区、学校、医院、乡村等社会生活的组成单元,都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细胞”。六五环境日前夕,记者跟随省生态环境厅探访我省多地,见证一个个“无废细胞”如何落地生根。

循环利用,

把废弃物“吃干榨净”

记者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只见道路两侧,坐落着垃圾中转站、有机废弃物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厂等,在这样的垃圾“集散地”,环境却非常优美,空气中没有任何异味。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份垃圾处理的产物,但实际上,这是一份热值达3300千卡、可媲美褐煤的循环燃料。”在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厅里,技术部副经理鄢祖喜给记者展示了一份像小树枝一样的干污泥样品,每根长约3—4厘米,这是污泥处理后的“产品”。

中法环境的“原料”95%都是市政污泥。在这里,污泥被工作人员“摊煎饼”一样“摊”在薄层蒸发器上,经过各种工序后,将污泥做成一个“面粉团”,再将其切成“面条”后用热风吹干,一份干污泥再生燃料就做好了。“干化后的污泥用于热电厂掺烧发电,产生的蒸汽冷凝水回热电厂作为锅炉补给水循环利用,焚烧后的灰渣还能作为建筑辅材,把污泥用到了极致。”鄢祖喜说。

经过有机废弃物处理厂处理后的垃圾能变成生物天然气,毛油提取的油脂可做生物柴油,营养土可用于园区绿化……像这样协同循环处理废弃物的过程,在园区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今,循环产业园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每年可生产毛油约3500吨,天然气约1300万立方米,探索出了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新出路,每年创造上千万元的经济价值,削减碳排放1.7万吨。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业园区成为“无废城市”建设“主力军”。同样的协同循环,也在海安天楹静脉产业园中“上演”。

在南通海安天楹静脉产业园中的海安垃圾焚烧发电厂,记者看到陈列台上摆放着两个小瓶子,瓶中分别装着“飞灰固化物”“水淬玻璃渣”。海安天楹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桂华告诉记者,这是利用等离子体熔融工艺处置飞灰后得到的。

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飞灰产量大、危险性高,目前主要处理方式是填埋,但填埋既浪费了土地资源,还存在环境风险隐患。“我们把垃圾焚烧后产生的飞灰,通过全密闭管道,运送到一个巨大的飞灰熔融工业装置中,再经过等离子高温技术,飞灰就‘变’成了稳定的玻璃渣,这些玻璃渣可以被直接制成地砖等建材。如此,飞灰就变成了资源。”罗桂华告诉记者,该设备是全球首个采用高温等离子体熔融技术研发的飞灰处理装置,垃圾处置的“最后一公里”被成功打通。

先行探路,

建设“无废乡镇”

在太仓市东林村,记者跟随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的脚步来到了东林村秸秆饲料厂。厂房里堆放着一卷一卷像棉花糖一样的白色包装。苏齐芳告诉记者,这是添加了发酵生物菌并已经打包好的秸秆,经过发酵后,就变成了生态饲料。

“现在还没有到收割的时候,等收割以后,我们就会把秸秆回收发酵,做成这样的生态饲料。”苏齐芳说,秸秆做成饲料,饲料喂养出美味湖羊,羊粪制成生态肥料,肥料回田让土地肥沃,土地持续滋养着这片“鱼米水乡”。“经过多年的生态循环,东林村不但解决了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处置难题,还减少了农户饲料、肥料的使用成本,让‘无废乡村’建设看得见、得实惠。”

生态变好了,钱包变鼓了。目前,东林村开创了“金仓湖富硒米”等特色品牌,引进了特色餐饮、体验农事等乡村旅游项目,村里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更新,配套了特色驿站、穗月广场、水下森林等景观。通过多年实践,东林村以秸秆饲料化增值利用为核心,构建“优质稻麦种植、秸秆饲料生产、肉羊生态养殖、羊粪制肥还田”的循环链,走出了一条建设资源化“无废乡村”的“东林之路”。

苏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建设模式。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先行先试,通过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探索将乡镇主要固体废物“化零为整”,统筹管理有效协同,集中收集后分类资源化利用。

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中午再“补”一小时,垃圾投放“过时不候”。在张家港塘桥镇沁园新村,按照规定投放垃圾可以获得奖励。在投放点旁边,放置着智能回收机,工作人员在控制台进行人脸识别后,把两个矿泉水瓶丢了进去,屏幕上马上显示收入为0.1元。

在张家港塘桥镇综合处置中心,张家港伏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陈亚星用小推车推出一麻袋土,记者用手摸了一下,似乎和普通的土无异。“这个土可不简单。”陈亚星说,这些土是由处理厨余垃圾后的废渣做成的,“从每个村和小区的集中投放点收来的厨余垃圾,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残渣就做成了有机土,可用于园林绿化等。”

在综合处置中心,设置了“无废新城”综合指挥平台,有机融合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智慧环卫管理、再生资源智慧管理和智能视频监控管理等系统资源。围绕“生产源头、转移过程、处置末端”三个重点环节,通过新技术加持,对固体废物产生、运输、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

未雨绸缪,

让新能源产业更“绿”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但面对未来的大规模“报废潮”,如何更好处置新能源产业的废弃物,推动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电动汽车中最贵的零部件之一就是电池,约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在南通北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戴旭闽拿出了一盘“报废物”,这是新能源汽车的废旧电池。

“这是一节特斯拉车的电芯,这些粉末就是这节电池的原料,也是我们的产品。”戴旭闽拿出一节5号电池大小的“棒子”,并指着桌子上放着的硫酸钴晶体、硫酸镍晶体、硫酸锰晶体等粉末说,“我们把报废电池收来后,将其拆除,通过全自动产线进行破碎,再通过浸出、除杂、萃取、结晶等工艺,将废旧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锂等主要金属元素分别高效浸出,并且通过先进的除杂技术制备成高纯电池级原材料,再由厂家做成新的电池,如此,废旧电池便得到‘重生’。”

从对组合电池的顺逻辑拆解,到电芯的精细化破碎分选,以及湿法的全组分回收……北新新能实现了“取之于电池,用之于电池”的闭环循环。在废旧电池的处理流程中,难免会产生污水,该公司把污水再次资源化利用,通过处理污水,能得到硫酸钠等工业副产品,同时还将处理过的水循环利用。

“目前,首批新能源车电池报废还没有达到峰值,峰值大约在2025、2026年,这基本上是我们行业的共识。”戴旭闽表示,北新新能的新厂房预计在2024年底竣工投产,届时能更好迎接报废电池的高峰。

随着新能源产业固体废物逐年增长,预计2025年我省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的退役或报废量将分别达到7.6万吨/年、2.8万吨/年、37万吨/年。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针对新能源产业固体废物,我省已初步形成综合利用能力。我省提前谋划新兴产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体系,在南通试点探索废旧光伏组件、风电叶片、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固废综合利用路径,推动低碳拆解、高值化利用、技术分离解析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积极探索建设“无废城市”的新路径。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固体废物种类多、领域广、体量大。今后,我省将持续推动各地强化创新引领,发挥“无废细胞”的裂变聚合效应,探索循环生态的固废治理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责编:徐羽蝶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