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跨越万里山海的救死扶伤之旅
——记全国“时代楷模”、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卢建林
2023-10-23 08:08: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俊杰 柳玉琳  

卢建林(中)在沉船事故受伤者救治病区。

一副黑框眼镜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很是专注,说起话来语气和缓、思路清晰……在苏州科技城医院行政办公室见到副院长卢建林时,他刚忙完医院护理工作的培训,准备歇一歇就去门诊为患者看病。办公室内,一侧书柜上摆放的深棕色“桑给巴尔门”很是显眼,这个长约65厘米、宽约45厘米的拱形门是桑给巴尔总统赠送给卢建林所在的援外医疗队的礼物,代表着“桑给巴尔的门永远向你们敞开”。“每当看到这扇门,我就想起援外的那些日子,这段经历激励着我在工作中更有爱心,把患者的病治好。”卢建林说。

卢建林是中国第24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长,是一名泌尿外科医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已有33年。2011年6月,卢建林带领20位医疗队员远赴非洲,展开一场跨越万里山海的救死扶伤之旅。来自中国的管理理念、诊疗技术,不仅给桑给巴尔人民带去健康和幸福,也带去优秀的中国文化。中共中央宣传部近日决定,授予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作为中国援外医疗队代表之一,卢建林获授全国“时代楷模”称号。

“关键时刻我理应要站出来”

中国第24期援桑医疗队共有21人,大多是来自苏州各医院的业务能手、科研精英,好几个还担任科室、医院的管理工作。在2010年5月接到援非任务后,大家都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报名。

“当时是周四晚上接到任务通知,周五一早我就报名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我理应要站出来。”回忆起报名那天,卢建林仍记忆犹新。报名后,他才发现自己并没有同家里人商量,那时,女儿正值高考关键时刻,父母也都年老体弱,妻子的工作还要上海、苏州两头跑,一个人要照顾一大家子,怎么能顾得过来?

带着这些担心,卢建林跟妻子说出自己的援非决定,没想到妻子笑着对他说:“你放心去吧,我一定会把女儿和老人照顾好,我们一起等你回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卢建林便马上投入到援桑给巴尔的准备工作中。从历届援外医疗队的总结中得知,援外中最难过的有“五关”,即环境关、语言关、心理关、生活关和工作关。

首先便是环境关。在出征之前,卢建林和队友们一起前往原江苏省卫生厅培训基地,接受长达6个月的英语口语和医学英语课程强化训练,为援桑做准备。卢建林接受的第一个培训是野外拓展训练,在一个陌生环境中,和陌生伙伴一起封闭式培训,培养团队精神。在教练创造的一个个环境中,队员们领悟到团队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更体验到作为个体,能融洽地与群体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和发展。

对卢建林来说,英语学习是一大“难关”。英语课程紧张而繁重,人到中年的他压力颇大,但他仍然咬牙坚持,跟大家一起晨读、上晚自习。课余时间,他与队员们还分享着网上淘来的学习软件和课件。在培训基地,卢建林和队员们一起学习了“政治思想和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更加坚定了他肩负祖国荣誉、全力护佑生命的信念。

身为队长,卢建林在培训中给不少队员留下深刻的印象。援非队友、苏州市立医院妇科主任侯顺玉说,卢建林低调稳重,考虑事情周到细致,谦和包容的品性值得队员们信任。而在后来的援桑工作中,侯顺玉的这些评价得到了验证。

“桑给巴尔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

根据安排,卢建林等12位队员被派驻到桑给巴尔岛的纳兹莫加医院,这是岛上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医院。虽然对医院的条件、设备等早有心理准备,但当真正来到医院时,队员们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医院内,好几个病人挤在一个房间,既没有区分病种,也没有专门的护士照看。病床锈迹斑斑,房间内也几乎没有消毒设施。”卢建林发现,医院缺医少药,手术设备陈旧,这样的条件无疑大大增加了队员们的工作难度。但为了治病救人,卢建林和团队成员还是迎难而上,满负荷工作。

桑给巴尔岛上第一例微创泌尿外科手术,由卢建林开展。当地的一位患者要切除增生的前列腺,微创手术是最佳选择。手术前一天,当地护士长借来的设备不仅锈迹斑斑,镜子也不配套,只能看到12度的视野,而手术通常需要30度的视野,这让卢建林心里直犯难。第二天一早,手术开始,卢建林就着狭小的视野,小心翼翼地操作电刀。电刀并不锋利,每切割一块组织,卢建林都要将刀头拿出来刷洗,就这样,手术结束时,他已汗流浃背。“手术成功后,我看到患者举起左手放在胸前,用当地独特的方式表达感谢,我觉得非常暖心。”

突发事件是对一个集体应急能力的考验。2011年9月10日,坦桑尼亚发生震惊世界的沉船海难事件,240人死亡。得知沉船事件发生后,卢建林第一时间和医院领导、桑给巴尔卫生部官员联系,表示中国医疗队愿意投身到伤员救治的工作中来,随时待命。连续数天里,全队医生分工合作救治,最终,400多位沉船事故受伤者陆续康复。桑给巴尔总统高度赞扬并接见了全体队员,他说:“你们的高尚工作,桑给巴尔人民会永远记住的。”

就这样,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卢建林带领队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驻桑中国电台组一工人施工中被1万伏的高压电击伤,团队多个科室医生奋战七天六夜,经过3次急诊手术、5次大抢救,保全其手臂,并将患者护送回国内康复治疗;8岁女孩迈亚美检查发现左肾有巨大肿瘤,瘤体占满了大半个腹腔,卢建林和团队提前研判方案,想好术中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措施,最终完整切除肿瘤,挽救了孩子的生命。

两年里,全队共完成门急诊8万余人次、住院1.1万余人次、各类手术近9000人次。除日常工作外,卢建林和队友还在节假日开展了10次下乡义诊活动,诊治病人达5000人次,医疗队员们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信赖和爱戴。

“感谢中国妈妈,我终于看得见了”

援外医疗工作,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卢建林带领团队在救死扶伤的同时,还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帮助受援地建设医疗中心、加强人才培养等,用心用情为受援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来到桑给巴尔工作不久,卢建林和团队就提出了建设中国医疗队微创外科中心和微笑(唇腭裂)中心的构想,在完成大量艰辛的前期工作后,2012年9月和11月,这两个“中心”在中国医疗队所在医院分别成立,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引进桑给巴尔,在改善了工作条件的同时造福更多当地患者。与此同时,团队也为下一期医疗队即将要创立的骨科治疗中心、新重症监护室、奔巴中国援建医院的重建等做好调研、设计和准备工作,从大局出发,让援外医疗工作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开展。

眼科中心是我省在桑给巴尔建立的第一个医疗中心,每天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一位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小姑娘手术成功摘掉纱布后,惊喜地搂着眼科医生耿宁的脖子说:“感谢中国妈妈,我终于看得见了”。

“设备有了,关键还在技术,我们要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卢建林说。他带领团队通过“传、帮、带、教”的方式,加强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培训,传授临床技能。团队培养了一个当地专业微创医护班子,培训口腔技师,手把手教当地医生胃镜操作技术;组织队内专业技术和英语能力强的队员,举办了10场院级学术讲座,促进中桑医务人员间的医学交流。在医疗队积极争取省里支持捐赠了胃镜设备后,援非队友、苏州科技城医院消化科主任史肖华又花了半年时间为当地医院培养出一位能做胃镜的医生。

不以山海为远,不惧天高海阔。中国第24期援桑医疗队全队成员以“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在异国谱写大爱之歌。这份无私的爱与奉献,早已超越国界、超越民族、超越肤色,凝聚起济世救人的无限力量,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着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

责编:厉欣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