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暑期文化大餐:三个“想不到”值得深研
2024-08-14 08:56:00  来源:新华日报  

8月10日傍晚,南京奥体中心人潮涌动,不少歌迷早早就来等待入场。当晚,周深十周年巡回演唱会南京场火热开唱,跟随着熟悉的旋律,全场歌迷挥舞着荧光棒,上演万人大合唱。

炎炎夏日,气温居高不下,江苏各大文化场馆同样“热”力四溢。博物馆长队蜿蜒、演出门票一抢而空、电影院里观众齐声为奥运健儿喝彩……丰富优质的文化供给持续点燃文化消费的热情,让暑期里的江苏文化市场既延续传统旺季的火热,又呈现出新业态、新需求不断涌动的蓬勃生机,成为夏日经济“热气腾腾”的生动缩影。

想不到

比火车票更难抢的是博物馆门票

定好闹钟,掐点进入,直到屏幕上跳出“预约成功”,来自淮安的游客张先生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拼的就是眼力和手速。”他感慨,没想到在暑期旅游高峰,比火车票更难抢的是博物馆门票。

各大旅游平台数据均显示,越来越多的游客把博物馆作为出行打卡地。进入暑期旅游旺季,家庭游迎来高峰,各大博物馆更是成了遛娃首选地,“凡开票必秒光”成为一些博物场馆的常态。

今年上半年,南京博物院接待观众量306万人次;7月接待观众量51万人次,每日可接待观众量达上限。苏州博物馆每小时放出1200张票,但永远都是“手慢无”。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崔丹介绍,进入暑期,博物馆几乎天天满员,观众每天在2万人次以上。

一面沉浸在历史长河中,一面在文创馆里买买买。南京博物院的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冰箱贴、苏州博物馆毛绒吴王夫差剑……这些高颜值文创产品圈粉无数,成为年轻人文化消费的新时尚。

苏州博物馆文化创意部工作人员许哲介绍,苏博文创去年全年销售额超9000万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5499万元、同比增长32.4%。“今年以来,苏博全新开发的221种文创产品,受到市场广泛好评。暑假里,吴钩重辉趣味冰箱贴是最受欢迎的文创之一,这款冰箱贴已经销售2.2万余件,单品销售额超80万元。”

今年夏天,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向民走访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殷墟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多所热门博物馆。“博物馆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有着多重价值与意义,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城市旅游的重要资源,能够直接体现出一个城市在文化方面的吸引力。”李向民表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够激发“吃住行购游”等一系列消费行为,孕育新的消费热点。

想不到

影院看奥运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8月4日,南京河西万达影城,前来观影的观众在自助取票机前排起长队。影院内,十多部题材多元、类型丰富的影片轮番放映。

截至8月12日12时,2024年暑期档票房已突破92亿元。由沈腾和马丽主演的喜剧片《抓娃娃》成为“爆款”,位列暑期票房榜首位。

“暑期档无疑是一年中的黄金档期,占全年票房三成。”河西万达影城市场部工作人员王胤告诉记者,今年暑期档票房受奥运会影响,相比去年有所下滑,好在优质影片的供给和学生人群的涌入给票房带来了稳定保障。

这个夏天,电影院还出现一种全新消费场景——中影集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合作,在全国数百家影城进行2024年巴黎奥运会电视节目影院直播。影院内,全场观众一起为赛场上的奥运健儿欢呼喝彩,体验每一个紧张而又激烈的瞬间。花50元到电影院看一场比赛,会得到怎样与众不同的体验?卢米埃影城南京城市总经理赵丹丹表示,影院提供的观感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大家一起观看比赛,内心的家国情怀被“点燃”,能够带来前所未有的情感共鸣。

幸福蓝海79家直营影院参与奥运赛事直播,市场反响异常热烈。幸福蓝海苏南区域总经理张雯雯告诉记者,截至8月6日,共有2637名观众走进影院观看直播,部分场次上座率高达100%。影院看奥运,除了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更为影院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未来,影院或许能够激发出更多业态创新,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想不到

一场演出真的可以带火一座城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我顶着38℃高温奔赴南京?”8月5日,民族舞剧《红楼梦》再度亮相江苏大剧院,有观众发出这样的“灵魂追问”。

舞台上,一袭红衣的宝玉伫立在白色花海里,与身后的十二金钗遥遥相望,他们彼此奔赴,却又擦肩而过,这个如梦如幻的场景触动无数人的心弦,此时观众的心中只剩下一种声音——“这一趟,来得真是太值了。”

“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新风尚。这个夏天,江苏演出市场“热辣滚烫”,各类演出呈井喷态势,许多场次开票即售罄。以南京演出市场为例,刘德华、陶喆、周传雄、张韶涵、邓紫棋等一众歌手扎堆举办演唱会,即便在如此密集的安排之下,演出仍然一票难求。此外,散落在城市的大小剧场也是热闹异常,室内合唱团、交响乐、小剧场话剧、现代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轮番亮相,舞剧《红楼梦》、舞剧《杜甫》更是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舞剧爱好者。

一场演唱会,对文旅消费的拉动效应有多大?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演唱会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即门票花费1元,同期周边消费4.8元。若按此比例估算,歌迷为一座城市带来的出行、住宿、餐饮等消费总量十分可观。

南京蓝色天际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吴玮玮深耕演艺行业多年,当下演出市场的火爆程度令他感到惊讶。“南京已经成为上海、北京之外的演出第三城,从戏剧节、音乐季,到音乐会、演唱会,种类繁多的演出活动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也推动整个演出行业的繁荣与发展。不少观众还会在观演城市展开一次短期旅行,拉动吃、住、行、玩等消费。”吴玮玮说。

“演出经济”是城市发展新赛道,在李向民看来,演唱会、音乐节等文化活动不仅仅是一次艺术欣赏,更是人们释放情感、连接彼此的场所。“现在,更多人愿意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渴望通过文化活动获得满满的‘情绪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精神愉悦、获得情感共鸣。”暑期过后,如何能让一场场演出活动“持续高热”?李向民建议,文化消费不是一次性的体验,而会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持续性消费习惯。因此城市更需要做好内功,推出更多体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优质文化产品,营造良好的软硬服务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爱上一座城。

□ 本报记者 王 慧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