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社区活动能办成什么样?
一个月时间,100多节课程,覆盖托管、阅读、手工、研学等各类主题,社区居民疯抢40个名额,甚至区街其他社区居民也打来咨询电话,一席难求。今年暑期告一段落,溧水区洪蓝街道西旺社区靠着公益暑托班吸粉无数。
与切中时下需求的暑托班相比,人居环境整治、普法宣传等社区常规活动的热度丝毫不差。没有生拉硬拽,不是自说自话,居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相关节目参与其中,宣教活动充满文娱趣味。
社区活动火爆背后,折射基层治理效能。“村社是基层治理最前沿,必须因地制宜激发村社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洪蓝街道党工委书记徒位国说,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要以人为本,街道、村社不唱“独角戏”,居民群众上台“当主演”,共同撑起“多元共治”大舞台。
服务——
一根充电桩三种付费法
如今,在洪蓝街道几乎都听说过西旺社区非常热闹。不仅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热度高,就连不少外地参观团也慕名而来。若问秘诀在哪里,凤凰名苑小区居民胡会华笑道,“先来小区电动车充电桩充回电。”
该小区是安置房小区,现住着西旺社区原5个自然村、约1300名村民。记者随胡会华来到小区寻找充电桩,第一印象便是整洁有序,院墙一侧长排的铁皮棚下停放了几辆电动车,晚上下班后则是充电高峰期。
停好电动车插上电,记者习惯性掏出手机寻找付费二维码,彼时这位古稀之年的老大爷却慢悠悠掏出一张充电卡,即刷即充。“跟你们年轻人不一样,智能手机我们用不明白,刷卡方便多了。”胡会华说,2019年小区就装上了充电桩,那时候投币充电多,也有刷卡的,后来年轻人用手机支付得多,投币不方便了,就改成了扫码支付。
车充上电,胡老也打开话匣子:其实小区装充电桩,大家都知道是为了解决飞线充电。但是装好充电桩,居民用得顺不顺手、舒不舒心也很重要。大家本以为这种付费方式装好就不改了,没想到社区经常来人走走问问,我们的建议还真听进去了,这不,调整得还挺快。
“是啊,我看一路过来,小区里没有一个飞线充电的。”记者回应道。“别说白天了,晚上都没有。”胡老继续解密,“付费方式还不是最重要的,待会儿充完电你再看看价格。”
按胡老引导,尚有余电的电动车补满电只花了不到四毛钱。“嘿嘿,跟家用电的价格是一样的,6月初刚更新。”胡老笑道,“以前充电桩充满得要一两块钱,现在几毛钱搞定,跟家用电价格一样,谁还飞线充电?”
这样的变化,同样是社区在一次次走访中,打开群众心扉,正当合理“听劝”的结果。窥一斑而见全豹,正如胡老所说,大家热情参与社区活动,除了看重切中需求的活动质量,更多的是长久以来对社区服务的信任。
创新——
社区与物业拧成一股绳
作为洪蓝街道典型的新农村社区,西旺社区有4个安置房小区,从2013年征地拆迁开始,到2016年首批安置房交付,大量村民上楼成为居民。“但传统农村生活方式无法立即转变,基层治理产生新挑战,居民与物业间的争论最为激烈。”西旺社区党总支书记钱义涛说。
2016年底市场化物业进驻西旺社区,彼时,钱义涛也内心忐忑地迎接这一转变:有物业在,小区秩序或许会好管理些吧?时间如水,慢慢把潜藏的问题带到了最表层——
第一年居民物业费缴纳率最高,物业公司开展服务质量也相对较高。第二年物业费缴纳率就下降不少,物业服务也随之降档。到了第三年,物业费缴纳率低和物业服务品质下降成了恶性循环,市场化物业黯然退场。“角色突变,居民还没有形成缴纳物业费的意识,过去的各种需求习惯也给小区管理增加难度,市场化物业为盈利,双方矛盾难以调和。”钱义涛说。
这是安置房小区的特性。钱义涛以电动车充电桩为例,不仅是更新充电付费方式,尤其是让居民充上平价电,市场化物业难以实现,“因为这是给居民让利的结果,若要解决矛盾,社区与物业必须一条心”。
“市场化物业‘水土不服’,也不能指望街道长期托管,那不如社区自己成立物业公司。”2019年底,社区召开党总支会议商讨此事。街道也粗算了一笔账,与其花了钱无成效,不如支持社区大胆尝试:可以搞,街道补助部分资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群众首创既接天线,更接地气。社区“招兵买马”,一个精干队伍很快成型。二者拧成一股绳,实现从服务到治理,就连社区如今的众多活动,也是齐策共推的结果。“我们就是社区在小区的常驻分身。”社区物业项目负责人秦萍打趣道。
联动——
资源沉到底服务再扩圈
自从扩充了社区自己的物业队伍,居民眼前又多了一帮谈心分忧的身影。前些日子,居民宋奶奶家下水道堵塞,刚准备出门找物业维修,在楼道就遇到保洁朱大姐,双方一沟通,就联动了物业上门,半小时解决问题。像秦萍这样的物业管理者,还同时身兼着社区微网格员和志愿者的职责。
居民有哪些共性新需求,提了哪些最新建议,生活中遇到哪些新问题……这些直面居民群众的“一手”信息,时时刻刻在通过微网格员收集传递。社区居委会委员胡霞收集到更多居民的想法,也更明确了方向,她主动出击,成功邀请到溧水区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区阅读推广人蒋岭,在社区长期开设公益阅读课程,成为广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品牌活动。
西旺社区青壮年占大多数,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一老一小”。直面需求,更多大咖志愿者受邀来到社区。活动越办越精,社区口碑越来越好,居民志愿者们主动加入,成立了“西旺有你”邻里纠纷调解、“七里商荟”商企纠纷调解、“凤凰花开”巾帼家事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队。
社区主动出击,带回的不单是志愿者,更有街道全力打造的“智力支撑”——智慧洪蓝指挥中心。
“街道在全市率先开展‘四标四实’试点,推动网格治理全要素数据入网格、落地图、能流动,形成一次录入,多方共享、治理增效。”该指挥中心负责人张振前说,这些数据资源涉及民政、公安、社保、卫健等多部门,给网格员提供便利、提高效率、减轻负担,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一专多能”工作要求。
去年10月,洪蓝街道被列为南京市第一批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实验试点单位。“近一年来,街道坚持创新协同,优化服务,推动各村社以融的态势,将多方资源纳入治理体系。”徒位国认为,街道搭台,村社唱戏,目的是激发居民群众自治动力,西旺社区以服务破题,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报记者 胡明峰 通讯员 顾泽皓 张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