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要闻 > 正文
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慈联体”,点亮“真善美”
2025-01-06 09:09:00  来源:新华日报  

最近,“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4)”入选名单公布,“社会慈善资源融入基层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南京市玄武区‘小红梅慈善空间’的案例调查”榜上有名,成为南京四个入围样本之一。

一个小小的“慈善空间”,为何能成为全国典型?2023年以来,梅园新村街道成立社区慈善基金,依托“小红梅”信仰空间和生活空间,以“招商”理念打造南京首家“慈联体”,导入爱心企业、热心居民、商圈个体户等社会力量,项目化开展扶贫、济困、助老、救孤等公益活动。一年多来,“慈联体”突破传统慈善被动赠与的局限,探索更科学的捐赠激励机制、更透明的资金使用机制、更精准的服务对接机制,已经成为社区协同治理的有生力量。

大爱无疆,“善”治有道。截至目前,梅园新村街道“慈联体”已有理事单位31家、成员单位200余家,先后开展了“微景观改造”“鲜蔬进社区”“筑梦空间”“一根拐杖”等品牌公益微项目,街道也成为南京首批社区治理现代化创新试验点。

机制先行,破解公益“信任危机”

“40年的老房子这么一改,像新的一样,感谢街道记挂着我们这些老兵。”尽管装修结束已经快3个月,但看着眼前亮堂堂的客厅,家住西大影壁小区的周来彪依然笑得合不拢嘴。

去年9月,梅园新村街道“慈联体”将周来彪的老房改造纳入“老兵宜居”项目,趁着老周国庆节回部队聚会的空当,工作人员从慈善基金中拿出1.5万元,用一周时间帮他实现了梦想。老化的线路改了,昏暗的房间装上了顶灯,5扇旧门全部出新,用了40年的墙纸也被护墙板取代,连客厅的橱柜都换成了韩系风格。唯一没有变的,是墙上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颁发的“光荣之家”牌匾。“这个一定要贴上。”3年前退休的老周乐呵呵地说。

周来彪并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出资帮他改造了客厅,甚至连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也不清楚捐赠人的真实身份。“只知道是位热心市民,打了6万元到慈善基金账户,特意交代不想透露姓名。”梅园新村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副主任张国兵说,捐赠人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钱怎么用他必须知情。“慈联体”拉出项目清单,同步附上执行方案,最终,周来彪的“老兵宜居”项目得到了捐赠人的认可。

善款来自哪里,捐向何处,受助人感受如何,都是捐赠人关注的信息。传统的公益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导致慈善事业一度面临复杂的信任危机。尽管街道层级的慈善基金体量并不算大,但“慈联体”成立之初就明确章程制度、组织结构、职责权限,并全过程依法依规开展,向社会公示,完成后形成结案报告。除在主管部门审批报备,另外还抄送一份送达捐款人,完成标准化的“募集、申报、使用、反馈”流程。

“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但我要知道我帮了谁。”张国兵介绍,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选择定向捐赠这一方式,倒逼基层用机制创新让善款“捐得放心”“花得用心”“用得暖心”。而资金使用公开透明,既提升了“慈联体”的公信力,也吸引了更多“公益合伙人”的加盟。成立一年多来,“慈联体”共募得善款近20万元,捐赠物资价值50余万元,累计捐款次数3000余次。

资源融通,护航爱心“双向奔赴”

梅园新村街道“慈联体”的200余家成员单位中,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绝对主力”。除了捐款捐物,他们还结合自身特色,以各自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在反哺社会的同时,培育企业文化、实现人生价值——

每年“五一”和“六一”,已经成为金苹果团餐固定的“公益行动日”。总经理郑玉春亲自带队,为坚守岗位的劳动者和特殊学校的师生送去爱心便当。企业还定期开放中央厨房,大厨们手把手传授技艺,为孩子们提供职业体验。

位于后宰门的伊树花少儿艺术培训中心由马俊宇夫妇创办,不仅逢年过节组织学员参与义演,还经常给银城颐养中心的老人们送去节目。“慈联体”成立当天,培训中心一口气拿出10个名额,让街道的困难家庭儿童也有机会学习音乐美术和舞蹈。

东部战区总医院泊位紧张,一墙之隔的熊猫万谷金融科技中心开放了150个共享车位,白天缓解就医群众燃眉之急,晚上满足周边居民车辆过夜需求。共享车位推出后,周转率翻了一番,中山东路的通行率也提升了14%。

基层慈善事业健康运营,既要注重公益项目的可操作性,更要兼顾捐赠主体的可持续性。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企业只有活下来,才有余力反哺社会。正如郑玉春说的那样,“如果连生存都成问题,慈善就是个伪命题。”

在梅园新村街道,“慈联体”不仅仅是一个爱心传递的载体,同样也是资源共享的平台。这个“慈善朋友圈”里,每一个参与者都不是“孤勇者”,街道通过组建慈善联盟,建立沟通机制,定期问需于企,问计于民,推动企业开展业务交流,在抱团取暖中打通公益输出与经济收益的“双循环”。

因为加入了“慈联体”,郑玉春已经发展了多个“大客户”,金苹果的知名度也逐步攀升,成为南京团餐市场的龙头。企业去年营收接近8000万元,逆势上扬了26%。

作为“慈联体”的主力空间之一,锦创书城不仅打造了阅读消费的新场景,更成为梅园新村街道的“公益打卡地”,各类线下活动带来的客流,让书城“破层出圈”。

除了泊位资源,熊猫万谷还定期策划特色市集,邀请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摆摊设点,进行市场推广。大楼里的稀缺资源——1000平方米的会议室也以成本价向联盟成员开放。载体人气旺了,闲置的资源也被利用起来了。

需求速配,人人共享“梅好生活”

“天猫精灵,请开空调。”长江路后街,10岁的盲童晓晨(化名)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他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从盲校回家后,用语音打开房间的灯和空调。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拥有一间“梦想小屋”,成了晓晨的心愿。去年,梅园新村街道慈善基金启动“筑梦空间”项目,工作人员和他的监护人沟通后,决定在客厅辟出6平方米,为孩子打造“私密花园”。小小的房间尽管很简单,但床铺、书架、储物柜“五脏俱全”,门框、桌角都被包上了边,连书桌的高度都经过了精确的测量。屋子里还装上了智能声控系统,精准匹配了盲童的需求。

“有了这间小屋,孩子也慢慢变得开朗了,平时话也多了。”晓晨的爷爷介绍,“筑梦空间”的改造费用,也是来自那位匿名的好心人,尽管无法当面表达感谢,但这份情,他会一直铭记。

一个个凡人善举,已经突破了公益的局限,成为老城街区基层治理的特色力量。通过“微基金+微项目”的方式,梅园新村街道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创建“民生菜单招亲会”“幸福东南小管家”“红色领航·照亮微心愿”等党建民生服务品牌,不断拓展慈善资源的服务链和触达面,让公益的“真善美”与百姓的“好日子”无缝衔接。

针对空巢、独居老人的居家安全,图治科技将红外线毫米波技术嵌入适老化改造,老人摔倒会立即报警,系统还能实时监控老人的呼吸睡眠情况。江苏有线玄武分公司将社区工程师化身“编外网格员”,上门维修时陪老人聊聊,关注他们的动态,目前该行动已经在北安门社区试点。郑玉春也当起了退役军人创业导师,不仅企业招聘时优先录用老兵,还用亲身经历帮助战友们尽快度过适应期,完成角色转换。

“基金开源”“阵地引流”“慈联聚力”,公益力量打开了梅园新村街道的“善”治新格局。目前,街道9个社区与“慈联体”成员单位开展了共计35个合作项目,覆盖了各类民生关切,更衍生了众多公共环境提升和文化艺术类项目,形成多元共治新局面。

慈善的种子,已经在老城街巷长出粗壮的藤蔓。通过“梅好生活市集”,梅园新村街道实现了慈善文化→志愿服务→募捐及文化传播的闭环。一年多来,仅通过市集文创产品募集善款就达到4万多元,近2000人次参与募捐。市集项目仅在“志愿汇”平台招募志愿者就达到800人。

点滴涓流,汇成大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梅园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汪拥政表示,以公益项目为杠杆,以“慈联体”为平台,撬动更多社会资源下沉治理一线,让“梅好生活”,人人有份,成为新时代的潮流风尚和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盛文虎 通讯员 钱宇骁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