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床,一个家;一张餐桌,三餐四季;一次援手,终生铭记;一个拥抱,呵护一生……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回望2024年,从小桥流水的江南到楚韵汉风的北邑,从井然有序的救助站到爱意满满的福利院,从一张张暖心银发餐桌到一个个规范化未保中心,江苏民政部门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放置在规划图中、落细在任务表里,一个个满含为民情怀的项目相继落地生根,让民生服务可感可及,共同绘制出“爱的同心圆”,为困境中的人们挡风遮雨,陪伴他们走出阴霾,共同迎接美好生活。
2024年,江苏省民政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组织实施“幸福民政365工程”,聚力惠民生、优服务、助发展“三大主攻方向”,打造苏扶助困、苏适养老、苏童成长、苏社有为、苏慈大爱、苏服万家等“六苏品牌”,实施文化铸魂、法治立规、人才强基、智慧提效、安全筑底等“五大赋能举措”,努力创造人民群众“幸福每一天”的高品质生活,着力推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做示范。
这一年,江苏民政系统共同办大事、树形象,精心承办首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民政部肯定此次大赛精彩纷呈、十分圆满、堪称典范。江苏选手成绩总分及组织奖总分均列全国第一,交出了一张“当好东道主、赛出高水平”的高分答卷,为全国奉献了一场高水平有特色的民政技能盛会,在民政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赛期间,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在江苏进行调研,对我省民政工作成效予以高度评价。
让爱“救”在身边
提亮幸福底色
【温暖镜头】
盐城市盐都区智慧大救助服务平台,把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18个部门、55项救助资源整合在一起,实行“一站通办”“应救尽救”。2024年上半年开展医疗费用大额支出筛查、预警时,发现盐龙街道北港村王博(化名)一户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及时反馈户籍地盐龙街道民政办,随即开展入户走访,发现该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立即启动受理、核查工作。
在走访调查中民政部门发现,王博因确诊癌症并伴转移,导致无劳动能力;妻子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常年服药,一直未就业。女儿刚成年,正在找工作,家庭经济困难。经审核确认,盐都区民政局将该户纳入低保保障,现月保障金额3231元。王博一家纳入低保后,针对该家庭医疗费用支出较大问题,当地工作人员及时帮助享受医疗救助政策,医保内费用基本全部报销,总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由之前的45%提高到77%,极大缓解了该家庭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盐龙街道民政办还根据王博家庭情况,两次实施临时救助,救助金额达到1.6万元,切实缓解了该家庭就医压力,强化保障基本生活。
据悉,纳入低保保障后,其他配套政策还包括托底救助、水电气费减免等,符合条件可享受就业救助、住房救助等,实现对困难群众的综合救助扶持。
【全景扫描】
为落实落细救助帮扶政策,江苏民政人坚持主动出击,多元赋能,让爱“救”在身边,擦亮困难群众的幸福生活底色。去年,全省共保障低保对象64.5万人,特困人员20万人,切实兜牢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救助水平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12月底,13个设区市完成低保提标任务,全省平均保障标准已提升到每人每月873元。在2024年节日期间困难群众保障工作中,全省共发放元旦、春节“两节”节日补助3.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95.57万人;去年国庆前夕向全省31.69万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按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
【创新探索】
近年来,江苏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在兜底保障中展现民政作为。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积极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社会救助模式转变,我省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省域试点地区。
各地各级民政部门持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发放工作,2024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72.4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81.7万人。民政部门还加强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会同省慈善总会,组织实施“情暖江苏——2024慈善急难补充救助”“慈善助力精康融合—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等项目,形成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协调配合、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融合高效的新格局,合力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守“夕阳”护“朝阳”
增进民生福祉
【温暖镜头】
每个周四、周五,苏州金鸡湖管乐团的成员们都会准时来到沧浪街道潼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练习室排练。乐团负责人昝阿姨家住苏州工业园区,她介绍,由于乐团成员越来越多,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高,这边练习室宽敞明亮,乐团的伙伴们都十分满意。每次排练需要一整天时间,中午大家会在这里用餐,中心每天提供15元和25元的套餐选择,荤素搭配。苏式点心入驻以后,还能经常换换口味,品种丰富。
去年重阳节,苏州市姑苏银发经济示范园区正式开园,探索“科技+养老”深度融合,打造银发经济生态圈。这里集生活照料、膳食服务、医疗护理、智能看护等于一体的“家庭护理院”模式,深受老人欢迎。该园区还通过江苏省养老护理科研重点项目立项,中心试点推广早晚餐、假日餐,老年人助餐工作获评全省养老服务优秀案例。
沧浪街道潼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朱玥玲介绍,中心内的“非遗手工活态馆”不时举办传统江南风味的制作体验活动,带领老年人参与苏式传统点心的制作,丰富养老体验。
苏州老人还可以通过互助养老平台“时光家园”小程序发布需求。桂花新村81岁居民张阿姨通过小程序寻找磨剪刀的手艺人。社区志愿者接单后,第一时间联系张阿姨,带她到社区便民活动现场磨刀。“太方便啦!点一点就有服务送上门!”张阿姨点赞道。
“社区互助养老平台”驱动养老资源整合,帮助老年人实现附近助餐点优惠就餐、足不出户连线社区医生、紧急情况一键呼救,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该项目首期试点设在平江街道梅巷社区、沧浪街道桂花社区、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双塔街道里河社区4个社区,并将逐步推广。
【全景扫描】
“一老一小”有保障,千家万户更安康。守护夕阳、护航朝阳、扶残助困,民政人一直在路上。
过去一年,江苏全力提升为老服务水平,让全省2000多万老年人共享夕阳红。在落实机构改革任务、完成老龄工作体制改革进程中,江苏在全国率先召开省老龄委全体会议,开展“敬老月”系列主题活动。为让老人在家门口吃上热饭热菜,江苏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1个部门实施“舒心助餐”专项行动,成功举办2024年全省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营养餐大赛,持续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提质扩面增效。截至目前,全省老年助餐点总量超8000家,去年累计服务老年人135.6万人。加强养老服务供给,去年全省新签约普惠养老机构40家,轮训养老护理员14万人次。为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省民政厅上线适老化改造在线申请平台,用好3亿元超长期国债专项资金,撬动银发消费,目前已为14万户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
撑起关爱保护伞,让困境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成长。去年全省共保障和服务困境儿童47.5万人、留守儿童2.06万人。省民政厅联合教育、公安等15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精准帮扶、监护提质、安全防护、心力滋养、固本强基等“五大工程”。首次开展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工作,已完成入户核查并建立“一人一档”,联合省委政法委、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等21部门出台《江苏省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细化6大类21项服务内容、37条具体措施,精准保障流动儿童合法权益。
【创新探索】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充分发挥多元力量,特别是社会力量的主观能动性。去年,江苏联合沪浙皖民政部门共同发布长三角旅居养老、健康养老目的地。我省还参加第十四届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工商峰会,专题推介江苏康养服务。配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省民政厅还联合13个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我省老龄和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当前,江苏农村养老服务正瞄准保基本、稳刚需、优供给、促均衡方向发展,乡镇层面敬老院逐步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去年,我省部署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央视《焦点访谈》全景报道我省农村养老服务改革新沂模式。
去年,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省总工会举办第二届江苏省“福彩杯”儿童主任实务技能竞赛,基层儿童工作队伍能力显著提升。我省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规范》,分类评估留守儿童家庭监护风险。组织开展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等级评定工作,推进机构优化提质。与团省委共同开设2095个“爱心暑托班”,服务儿童56.53万人次。聚焦困境儿童心理健康,试点研制一套心理健康筛查评估量表,组建一支“正心正念”导师队伍,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设置一间“童心港湾”功能室,设立一批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基地,探索提升关爱服务质效。
优化社会服务
彰显民政担当
【温暖镜头】
“去年我在江苏‘千社万岗’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中找到了工作,感谢民政部门组织的‘社企校’对接专场招聘会,让我走出校门,就能顺利进入职场。”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毕业生陈同学介绍,他在去年的专场招聘会上,被一家互联网企业相中,已经进入见习期。这场招聘会面向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10多所高校近万名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
让学生们记忆深刻的是,招聘会上,校方“组团求职”校车载着即将走上社会的学子们驶入现场。贴心“求职大巴”, 不仅缩短了到招聘场地的时间,更拉近了求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距离,让大学生更轻松地迈出求职第一步。
陈同学的经历是近年来江苏持续开展“千社万岗”就业专项行动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去年,专项行动动员全省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开展就业活动2194场。广大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指导下,为全省促进稳岗就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全景扫描】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登记社会组织7.2万家,总量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另有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1万家,初步形成覆盖广泛、类型多元、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为提升民政服务和治理水平,我省还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体系建设,全省共建成各级各类孵化培育基地1130个。
去年以来,全省行业协会商会减轻企业负担1.8亿元,惠及企业7.1万家。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方面,去年全省社会组织共实施乡村振兴项目843个,投入资金3.7亿元,受益人数88万人。民政部门积极开展“中华慈善日”“江苏慈善周”主题宣传活动,省“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
【创新探索】
2024年以来,我省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两地案例入选全国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新增乡村地名命名5790条、设立地名标志10326个,新增互联网图上信息74139条。发布省级地方标准《地名文化遗产鉴定规范》,开展省、市、县三级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评定80个省级、420个市级、658个县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坚持殡葬公益属性,深化殡葬改革,完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开展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婚恋教育指导大纲》,提升婚姻登记服务保障,办理跨区域婚姻登记10.8万对。民政部在苏州市举办第十二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我省有8个地区获批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数量全国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