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是指在工作实践中,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看待,从整体与局部、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以及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看待事物、厘清问题、采取对策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头绪多、要求高、难度大,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自觉坚持和有效运用系统思维,防止实际工作出现简单粗暴“一刀切”、不加分类“一锅煮”、“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况。
正确把握系统思维对辅导员工作开展的重要价值。正确把握系统思维,是做好新时代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善于运用系统思维,有利于辅导员提升工作格局,提高工作效率,提振工作信心,提优工作实效。
掌握系统思维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原则是开展工作所依据的客观标准,是经过长期实践总结所得出的遵循法则。辅导员工作要遵循全局性原则,立足于国家高质量人才培育要求和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需要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上看问题,学会从全局看局部、从整体看部分的系统思考和工作谋划。打造长效常态的育人机制,制订学生工作发展规划,切不可没有规划好“蓝图”就忙着施工,更不可没有找准“症结”就急于去解决问题。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其工作对象是正处在人生价值观发展定型期的“00后”大学生。做好辅导员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深度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辅导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特点与个体差异。要善于从细节处入手,及时发现、分析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解决自身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
解决辅导员工作的深层次问题,需要以系统思维精准赋能,不断优化工作方法。要重视运用优良校风院风塑造优良的班风,让学生在优良的学校、学院和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辅导员工作是一个包括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环节的系统工程。要防止陷入单兵突进、零敲碎打等工作误区,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坚持教管并重、恩威并举,推动学生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辅导员工作头绪多、推进难度大。如果缺乏系统思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就容易陷入事务主义,使工作进入低水平的重复循环。辅导员要利用岗位职业特长,发挥角色优势,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受到学生欢迎的方式开展工作,忙在点子上,做到关键处,在繁杂忙碌中提振做好工作的信心和本领,在付出中找到身份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准确掌握系统思维对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以系统思维推进辅导员工作,需要将辅导员工作看作是一个特定的教育与管理系统。要从辅导员工作的实际出发,细化分析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各环节、各方面,不断总结辅导员工作的经验教训,切实把握好系统思维对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
要把握工作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整体上考虑,辅导员工作由多因素、多变量的复杂系统组成,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不能单打一。辅导员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量自身工作,优化系统功能,绝不搞自弹自唱、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建立全局观念,分清矛盾主次,区分工作的轻重缓急。整体性是建立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基础上的,需要学会用十个指头“弹钢琴”,以点带面,以重点突破带动学生工作整体发展。
要把握顶层设计与基层创造的关系。辅导员工作要按照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顶层设计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生培养的一项系统工程,将素质培养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系统中。从大一新生入学起,就要分阶段地抓紧进行入学教育、建立学生工作档案,围绕学生在读期间的学习、生活、心理、实践等进行动态管理,施以分阶段、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抓住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通过以党建带团建,把广大青年学生团结在党团组织周围,增强思政教育的系统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要处理好工作多层次性与开放性的关系。学生工作的多层次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不是单一单向的,也不是静止孤立的。辅导员工作切忌消极应付、得过且过,需要主动作为,将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分成若干板块,耐下性子、扑下身子分门别类开展,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学生工作有大小系统之分,要使学生工作大系统和各子系统实现良性互动,需要坚持学生工作的开放性,促使学生工作系统保持并获得内在张力。
要处理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在学生大量琐碎的事务工作中,内隐着工作的复杂过程性和客观规律性。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以点带面,循序渐进,重视学生经常性教育,抓住工作的时间节点与问题解决的策略节奏,实现从无序走向有序,使工作达到动态平衡、事半功倍。要重视和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科协及各类社团的建设,优化工作节奏,把握工作力度,推进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以系统思维赋能辅导员工作。做好辅导员工作,要科学运用系统思维,掌握学生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中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增强工作整体意识与开拓创新精神。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工作路径依赖,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能级与能量。
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科学性。辅导员工作要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摸底调研,知道学生现在想要什么、正在关心什么、将来需要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因势利导。对新生而言,要组织别开生面的入学教育,引导新生尽快融入班集体;对毕业班而言,工作要做在平时,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潜移默化地进行正确就业观教育,助力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增强辅导员工作的预见性。学生思政教育与事务管理都是做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原有的问题也会出现新的变化。由于受网络多元文化与社会思潮的冲击,青年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与影响,以致于出现一些片面思想和偏激行为。面对复杂问题,辅导员要保持冷静头脑,遇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精细化做好工作预案,将学生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和学生身上出现的消极负面问题处置在萌芽状态。
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提升政治辨别力、精神免疫力、行为自控力,关键在于提高辅导员处理实际工作的水平。开展学生思政教育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注重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带动学生工作中其他矛盾的解决。要充分利用学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和校园文化的系统优势,主动与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交流情况,有效盘活校内外优质思政教育资源,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
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创造性。做好辅导员工作的系统谋划,对学生工作结构作出新调整、功能作出新开发,辅导员绝非孤军奋战,需要在开展工作时发挥团队合作力量,做好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与管理资源的协同创新。通过组织创新团队,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优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效率最大化,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贡献辅导员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姜颖鹏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本文系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提升研究〈项目号:24JDSZ3051〉;202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常态长效机制建设研究〈项目号:2023SJSZ077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