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将至,在传统节日体系中,端午节非常重要,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期间各地民众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挂艾草等,习俗名目繁多。老南京有哪些端午习俗呢?来听听民俗专家怎么讲。
这句老南京歇后语,原来和端午节有关
南京人都听过一句歇后语:“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这句歇后语是怎么诞生的呢?原来,和端午节有关。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赛龙舟,过去,南京的端午龙舟会有“三帮”之分,并有“夺标”之戏。著名民俗专家陶思炎介绍,所谓“三帮”,指河帮、江帮和木帮。“河帮”——为秦淮河上本地船户制作的龙舟;“江帮”——为外江入城的外地船户制作的龙舟;“木帮”——为常驻上新河的徽州木商们制作的龙舟。
他们在端午时节聚集在夫子庙前的泮池内,进行三帮间的龙舟比赛。各帮都尽量装饰自己的龙舟,扎彩亭、彩球,舟上有小儿的装扮表演、有敲锣打鼓者、梢头撑杆者表演,场面壮观、热烈。秦淮河两岸及附近桥梁上往往人山人海,观者如蚁。他们助威呐喊,投掷银钱,还放鹅、鸭下河,让舟上人相互争抢,谓之“夺标”。不过,在清末南京秦淮河上的端午龙舟竞渡连连出事,光绪初年在水西门外某茶寮临河一轩,因人多倒塌,溺死无算。后在光绪三十年,秦淮河文德桥上因观者人多拥挤,木栏杆倒塌,数十人溺毙,受伤者百人以上。
端午节的时候,这“三帮”会在夫子庙门前的泮池里举行龙舟竞赛。各帮都尽力装扮自己的龙舟,不但扎上彩亭、彩球,还有孩童的装扮表演、梢头撑杆者表演,此外,还有专人负责敲锣打鼓,场面壮观而热烈。秦淮河两侧和附近的桥上,常常挤满了人,可谓“人山人海,观者如蚁”。他们除了欢呼呐喊,还会抛出银钱,放鹅、鸭下水,让龙舟的人互相抢夺,这就是所谓的“夺标”。
但到了清朝末年,秦淮河上的端午节龙舟竞渡却接二连三地发生意外。根据史料记载,光绪初年,在水西门外的一座茶楼,因为人多而坍塌,“溺死无算”。后来在光绪三十年,秦淮河的文德桥又出事了——由于围观群众太多,木栏杆坍塌,“数十人溺毙,受伤者百人以上”。南京这局歇后语“文德桥的栏杆——靠不住”,就是打这儿来的。
斩鸭子吃“五红”,还吃“五黄”和“五毒菜”
经过千年的流变,端午节的习俗基本已经定型,吃粽子、吃“五红”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而南京人的端午餐桌,又有些不一样,“五红”的种类和别处不同,鸭子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
陶思炎介绍,南京人餐桌上的“五红”是指苋菜、红油鸭蛋、烤鸭、河虾和红烧黄鱼。而在别的地方,烤鸭可能是红萝卜、西红柿。就像当代时髦青年的玩笑话——“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游过长江”,南京人历来对鸭子“爱得深沉”。端午节,斩只鸭子吃也是南京人过节的“仪式感”。
端午节,南京人还有“吃五黄”一说,“五黄”包括黄鳝、黄瓜、咸鸭蛋、雄黄酒、雄黄豆。而一些讲究的老南京还要吃“五毒菜”。蝎子、蜈蚣、毒蛇、蟾蜍、壁虎被称为“五毒”,为了趋避“五毒”,老南京人发明了“五毒菜”,一般是取银鱼、虾米、菱儿菜、韭菜、黑干杂炒。这些原料都是端午前后的时鲜,既鲜嫩,又富有生命力。
此外,南京人端午节的食物和食俗还有雄黄豆、麻油绿豆糕等。雄黄豆是用蚕豆和雄黄炒制的。麻油绿豆糕则是用绿豆粉、白棉糖、麻油、豆沙、糖玫瑰花、糕粉等做成,甘甜细腻,在过去是南京人端午节必备的节物之一。
端午节也是“卫生节”,“破火眼”“躲午”不可少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诸多习俗都表达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
汉崔寔《四民月令》有云:“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煖气始盛,虫、蠹并兴。”“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专家喻先萍介绍,端午时在仲夏五月,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临近。从阴阳的角度言,此时节,阴起始至,阳气极至,“阴阳争,死生分”,按照顺天应时、循时而动的法则,人的行为要适当调整,以与天时相吻合。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言,此时节,天气炎热,暑毒盛行,蚊虫出没,瘟疫多发,身处其中的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生活,就要想方设法应对大自然带来的难题,度过难关。“端午节及其习俗正是人们面对阴阳变化和五月恶劣的生存条件进行调和与应对的结果。”
把艾草、艾叶挂在门上,是端午节起源之初就有的一个习俗,流传至今。陶思炎说,过去南京人门上挂的不止这些,“明朝时,南京人用彩帛、通草制五毒虫形状,盘缀在大艾叶上,插挂门上,叫作‘五毒牌’。”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一独特的风俗,就是“破火眼”,即防治红眼病。“人们在端午的正午时分,在清水中放入少许雄黄和鹅眼钱(六朝时的小铜钱)两枚,用野花束洗眼,全家人洗过后把水泼出门外,寓意着祈祷能一年不生眼疾。”
喻先萍介绍,过去有的南京人家还有“躲午”之俗,即要在节前把小儿送到外婆家去,待节后再接回来,以躲过“毒日”。“这其实是对远古用隔离的方式躲避瘟疫的民俗记忆,尽管这种防疫措施显得十分简单朴素,却表达了普通百姓寄希望于心理慰藉的家族发展观。作为端午节俗,它增加了沟通亲情的积极意义,表达了祈望幼儿健康成长的心愿。”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