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2 > 专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上展馆 > 工作案例 > 淮安 > 正文
淮安淮阴区:积极构建覆盖“区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
2022-12-08 14:20: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更是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淮安市淮阴区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积极构建覆盖“区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广泛开展“百村千场”大实践活动,城乡文明持续改善,文明行为蔚然成风。

在“学”字上下功夫,以新思想涵养千年古县的精神内核。紧扣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政治任务,突出理论宣讲平台作用,与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与淮阴实际相结合,积极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走进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是以学理论为重点,推动先学一步。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今年以来,紧扣“学懂弄通做实”总要求,以提升宣讲质效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学理论”向“讲理论”转变,以“我是主讲人”的形式,聚焦时事大局、发展前沿等重大主题,创新基层党员冬训“六微”工作法,依托“庭院课堂”平台,举办专题式学习、开设论坛式课堂、开展互动式研讨近千场次,以群众的语言、百姓的视角、通俗的作品,编排创作“微党课、微视频、微宣讲、微征文、微故事”200余件。二是以学党史为载体,推动学深一层。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以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题主线,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组织开展“我们都是收信人”实践活动,寻访抗战老兵,宣讲红色故事,试点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童”字系列活动形式多样、精彩纷呈。重点挖掘新四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红色资源,高端策划纪念新四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殉国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编排大型舞剧《我的刘老庄》。三是以讲道德为主线,推动做实一分。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工作,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突出制度保障,大力培养担当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深入开展“最美”“好人”“好少年”“当代漂母”等先进典型培育,每年设置礼遇、关爱和帮扶道德典型专项经费10万元,开辟“道德在身边”“因为有你更美好”等专题专栏,开设“乡村振兴你我同行”楷模故事汇、“我与淮阴共奋斗”道德模范说,每年举办区级道德讲堂示范活动6场,组织村居开展宣教活动不少于2000场次,全面讲好全国道德模范皇甫辉勇,全国“诚信之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李爱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的精彩故事,做到以身边人身边事感染人、吸引人、打动人。

在“共”字上下功夫,以新格局夯实幸福淮阴的实践基石。树立“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融、人才共育”的建设理念,打破各类资源自成一体、封闭运行的状态,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八有”建设标准,全面整合“1+6”服务平台资源,积极构建覆盖“区镇村点”四级文明实践体系。一是阵地建设聚合力。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龙头,不断优化整合区内各级各类资源,探索跨界融合发展,不断为构建“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圈”注入“新鲜血液”。探索与农房改善、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乡村复兴少年宫等建设相结合,计划每年提档升级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搭建文明实践超市,“一站式”提供志愿服务,此项举措被列为全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探索与政务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贸市场、银行、商场等相融合,建设文明实践点,提供文明实践岗,开展便民志愿服务,“小棚大爱”服务品牌获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铜奖;探索与区融媒体中心相融合,联通“网上网下”两个阵地,不断壮大文明实践网络阵地。二是机制建设增动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贵在坚持、贵在长久。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出台系列文件,细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两清单一报告”制度,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纳入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社会文明程度指数考核等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领导挂钩基层实践所(站)等专项行动,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周推进、月公示、年考核”工作机制,先后召开业务培训会、工作交流会、项目推进会等专题会议,全面整合文明实践力量,形成文明实践格局,确保文明实践“有人抓、有人管、出精品、出亮点”。三是队伍建设添助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明实践,探索实施“文明实践+”行动,成立区委书记和区长亲自挂帅的区级志愿服务总队,组建“专业化+大众化”队伍,成立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等9支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和N支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首届志愿服务交流展示会,搭建志愿者联盟,推广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全面汇聚民间志愿服务团队。

在“实”字上下功夫,以新实践构筑母爱之都的文明高地。充分调动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力量,不断深化千年古县、母爱之都的文化内涵,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构筑德润淮阴文明新高地。一是分众化开展志愿服务。充分考虑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差别化需求,创新“全城志愿·爱心淮阴”品牌,针对不同服务群体,组建专业志愿、党员志愿、群众志愿三支服务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文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等主题,以专业志愿者队伍提供医疗、教育、农业等专业服务,以党员志愿者队伍提供咨询、代办等服务,以群众志愿者队伍提供邻里、居家等服务,累计开展“春节送温暖”“元宵习民俗”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近万场。重点聚焦“一老一小”、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精准制定“项目菜单”,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爱心圆梦”“红色先锋”“小小牙医”等品牌服务200余场,惠及群众超10000人次。二是制度化推进移风易俗。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宣传引导,注重典型示范,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区级层面建设“好人馆”“标兵馆”“漂母馆”,加快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研究出台《乡村文明建设工作导则》,广泛征集淮阴“文明十条”,2021年度,淮阴区在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位列全省第17位、全市县区第1名。联合民政部门,深入开展“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各级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职能,组织展示特色“村规民约”,积极推动文明乡风由“农村”向“城市”过渡。三是系统化助力乡村振兴。以精神文明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催化剂”作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紧扣农房改善工程,科学规划乡镇影院、阅读空间、服务大厅等设施,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发布厅,及时发布淮阴乡村振兴特色做法和发展实绩;紧扣高效农业发展,培育一批网络直播人才,组织开展农产品直播活动,推动丁集黄瓜、淮阴黑猪等农副产品走向网络,不断提升农业附加值;紧扣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大运河百里画廊规划,加快大角牧风、二河西堤、牛牛科幻谷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出“缤纷四季·乡约淮阴”旅游线路;紧扣文化惠民服务,实施“文艺点亮乡村”行动,广泛开展百村千场文化惠民活动,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编:胡朔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