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文明实践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
1.扩大文明实践阵地覆盖。一是落实主体责任,优化文明实践阵地布局。市镇村三级联动,不断扩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覆盖,市委书记任中心主任,14个区镇书记任所长,350个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任站长。创新设立实践基地92个、实践点109个,形成了“文明实践圈”。二是推进资源整合,打造“5+X”功能平台。在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康促进与体育五大平台基础上,创新建立文明城市建设、法律服务、惠民济民、环保卫生等服务平台,形成“5+X”功能平台,打通市级资源下沉基层通路。三是建设网络阵地,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实现文明实践全媒支持,开发大数据云图系统,掌握中心、所、站三级体系队伍发展情况、计划执行进度等信息。推出云志愿、云讲堂等12个专题活动,吸引逾10万人次参与。
2.丰富文明实践内容。一是突出理论宣讲首位度。持续擦亮“鹿城飞燕”理论宣讲品牌,打造“云上宣讲”阵地。每月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活动2场以上。二是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建设完成长云村“益亩良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针对新昆山人群体,聚焦“入城”“入职”“入学”等关键节点,推进“家在昆山·同城伙伴”实践品牌建设,组织“我陪爸妈逛昆山”等特色活动。三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积极梳理盘点全市非遗项目,引导文化名人、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群体投身实践活动,联合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月活动。
4.完善文明实践机制。一是健全领导组织,建立资源统筹机制。把文明实践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区镇、办事处和部门考核体系。由实践中心牵头,每季度召开1次五大平台工作联席会议,统筹调配市级资源向所、站开放,提升综合使用效益。二是对接群众需求,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协调机制。建立文明实践云平台,征集群众的服务需求并分派给所站进行匹配,并充分发掘五大平台、文联、顾炎武研究会、青艺会等组织的现有资源,打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三是运用多种方式,建立志愿服务群众参与机制。通过建立志愿积分、选树典型等创新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吸引广大志愿者投身文明实践服务工作。提升志愿者礼遇,加大志愿精神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志愿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