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紧扣“整合”“打通”关键要义,按照“既连天线、更接地气”工作要求,积极借鉴、大胆创新,交出一份汇集满意度与实效性的“姜堰答卷”。
一是着力建体系,织密文明实践组织网络。
实施“一把手”工程。健全区、镇、村三级工作架构,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亲自推动。订立“两个清单”。引导中心(所、站)对照“群众需求+单位职能=服务项目”公式制定“项目清单”,构建“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精准服务模式。用好三支队伍。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引导各级党政负责同志扎根基层、立足乡村,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重点吸纳懂理论、知政策、有文化、会技术、晓民情的社会各界人士,培养他们成为骨干志愿者。发挥基层群众主体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充分彰显“全民实践”效能。
二是着力强阵地,夯实文明实践群众基础。
对标国家、省级试点,高标准建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六有”标准,先后建成实践所13个、实践站262个,如期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新创成全国文明村2个、全国文明单位1家、全国文明校园1所、全国文明家庭1个,实现“国字号”文明创建“大满贯”。按照“五大平台一体整合”思路,构建纵向贯通区、镇、村、点四级阵地,横向连接宣传、教育、科技、卫健、文体等若干功能板块的“1+4+N”工作架构。统筹“两中心一平台”建设,区融媒体中心内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部,“我的姜堰”APP开辟文明实践专栏,建立“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实现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相映成辉。
三是着力抓活动,打造文明实践品牌矩阵。
打造“姜有爱 堰阳天”文明实践品牌矩阵。联合46家区级部门组建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团,常态开展堰传福、堰传习、堰传礼、堰传艺、堰传美5大系列活动。引导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特”差异化竞争格局。溱潼镇的“研学护”一体科普――自然伙伴结对项目和张甸镇的“解语花”少数民族妇女扶助项目,连续两届省志交会斩获泰州地区唯一金奖。以“全民实践”为目标,引入专业化志愿服务力量,推动文明实践由内循环走向内外双循环。疫情期间,约20万志愿者深入防控一线,绘就最美抗疫风景。发挥中心、所、站孵化功能,培优扶强各类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构建互惠共赢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