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丹徒区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亚夫精神”“糜林精神”,因地制宜,深入开展特色化“田间课堂”创建活动,探索出一条理论宣讲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新路子。
着眼“广”,宣讲平台无处不在。丹徒区以用好、用活、用灵示范讲堂、微宣讲点、线上宣讲为重要手段,持续开展送理论、送技术、送帮扶到基层。一是重点打造“田间课堂”中心站。延伸文明实践阵地,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世业镇先锋村四季春农业园,修建改造350平方米大棚,购置电子屏、桌椅、书籍等学习设备,开辟农产品展示区,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使农户“足不出田”就能学到农业实用知识,满足农户“最迫切的需求”。该中心站建成以来,组织全市3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近70个品种优质农产品到现场展销,接待市内外参观团队264个9000余人次。二是倾力打造“田间课堂”示范点。依托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坚持“村民想听什么 专家就讲什么”原则,根据农民培训时间、形式和内容的具体需求以及经常遇到的问题,分类进行集中培训,将农业“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打造本土化示范点23个,开展培训150余场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如,上党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模式,开展定制式“田间课堂”活动,对贫困茶农进行精准帮扶,辐射带动周边850户茶农,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与茶农增产增收。三是融合打造“田间课堂”实践点。将“学亚夫 做亚夫”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与丹徒区各中小学校和校外教育辅导站紧密融合,组织学生走向“田间课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进程,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传承接续 “亚夫精神”。截止目前,组织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100余场,接待青少年8000余人次。
着眼“全”,宣讲主体各行各业。根据农村理论宣讲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注意既依托基层宣传理论工作骨干,又把基层中的“土专家”“土演员”“毛秀才”等人吸收到宣讲队伍中来,形成了一支灵活性强、离群众近的宣讲队伍。一是立足“草根”。坚持面向基层群众,从普通党员、道德模范、退休老同志、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能手、农村文艺骨干和青年志愿者中挑选宣讲人才,组成“草根”宣讲团。比如,荣炳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了由“技术员、信息员、公务员、土演员”等为主体的“四员”宣讲团,这些“草根”队伍活跃在基层一线,成为理论宣讲的亮丽风景线。二是整合资源。在统一组建宣讲团的基础上,注意根据宣讲的话题和宣讲人的特长,把擅长“讲”“答”“演”“唱”的不同人才组合在一起,组成宣讲小分队。比如,辛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把30余人组成的“理论政策面对面”宣讲团,分为政策类、综合类和经济类三支队伍,每支队伍又按照“一组3至4人”的原则成立宣讲小分队,使小分队成为方便快捷、灵活出击的“轻骑兵”。三是强化培训。通过层层举办培训班,组织集中备课,反复进行试讲,帮助基层宣讲员提高水平,努力使他们由宣讲“新手”转变为真正“有几把刷子”的宣讲“能手”。
着眼“实”,宣讲内容精准有效。为克服过去宣讲中不同受众“众口难调”的问题,丹徒区注意根据不同农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通过精准化开展农技培训、示范带动、帮扶助销等宣讲内容,供群众看单“点菜”,取得很好的成效。一是聚焦“送政策”。组建了以12位农机、农技专家为主力队员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农民身边,对种植、管理、采摘、储藏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先后开展教学200余场,辅导群众近5000人次。如谷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针对农民夏种时费工费时费水“老大难”,率先引进“种子处理防治水稻病虫害技术”,有效减少了稻谷病虫害,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二是聚焦“有示范”。邀请“全国种粮大户”沈填珍、全国“三八”红旗手付玉香、镇江市劳模汪月霞等人在田埂上现场开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历史、谈政策、说变化、传技术,助力打造懂土地、懂科技、懂农业、懂市场的“新丹徒农匠”队伍。三是聚焦“解愁盼”。积极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定期统计下发近期农产品(水果)产销情况表,发动机关干部职工购买本地滞销农产品,开设融媒体直播线上农产品推介平台,让农民口袋鼓起来。先后举办 “乡村振兴看世业 现代农业谱华章”世业洲农产品网络直播、“村企联建育新机 乡村振兴开新篇”上党镇黄桃网络直播等活动10余场,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平均每场观看人数达到2万多人,点赞数最高突破6万,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各类水果20余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