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5 > 专栏|文明城市创建优秀案例展示 > 正文
南通如皋市:以构建居家养老“幸福圈”谋求重塑蝶变
2025-08-12 14:37:00  来源: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如皋市以“家”的理念打造四条数字链动,推进构建“三边体系”,开启“居家智慧养老新模式”:围绕老人“周边”,提供“饭菜可口、多样选择、价格亲民”的助餐服务;贴近老人“身边”,提供“随时上门、设备智能、免费提供”的居家服务;温暖老人“床边”,提供“空间适老、监护实时、服务专业”的安养服务,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一是暖心助餐,让幸福晚年“食”刻相伴。着眼实现老年人用餐从“舌尖”到“心间”的幸福提升,出台《如皋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助餐补助发放实施意见》,定制上线长者智慧食堂系统,推动建设城乡社区邻里爱心食堂、邻里爱心助餐点,通过数字化管理,做到补贴精准发放、就餐服务适老周到、食堂经营情况全链采集分析大数据可视可感。采用“1+N”功能服务模式,以助餐服务为核心,深化“你好,邻居”社区治理品牌,构建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服务体系。推出符合老年人口味和营养需求的专属套餐,与知名品牌连锁超市等供应商合作,保障食材安全可靠,降低运营成本。特别关注特殊困难老年人和行动不便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建立详细的老年人数据库,精准识别特殊困难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定期走访、电话回访等,了解他们的就餐需求和意见反馈,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目前,已成功打造16家社区食堂,每月服务老年人超6万人次,不仅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就餐需求,还通过举办老年人学堂、医疗服务、文娱活动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上门服务,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秉持“互联网+服务”的理念,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老人开展上门服务,服务人数从最初的3000人扩展到目前的74000人。服务方式更加贴心,人工呼叫24小时在线,上门服务预约到访;服务内容更加丰富,从最简单的打扫清洁到理发、按摩、测量血糖血压等应有尽有;服务设备更加新颖,先后为5000多名老年人配备了“呼救通”“智慧养老手环”等设备,用科技为高品质居家养老赋能。

三是焕新服务,推动“适老化”改造提升。紧扣居家养老痛点,优先将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作为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对象。积极推进消费品“焕新”服务,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确认5家中标企业,依托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及新媒体发布宣传,乡镇、街道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家庭进行同步摸底,应用“江苏民政”及“苏服办”APP受理申请及专人线上核验材料,同步建立抽查复核机制,确保“焕新”补助资金精准发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3743户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围绕专业化、多元化、智能化,通过入户评估、建立“一户一策”改造方案,为600名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建立了家庭养老床位。

四是兜牢底线,利用“小社工”释放大效用。以分散的方式供养特困老人和空巢老人,基层养老服务人员上门探视难以做到及时、周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如皋市先后筹措项目资金1500多万元,建成14个民政服务站,通过政府购买社工站服务,为5000多名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和4000多名空巢老年人等提供探视照护。为每位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空巢独居老人安装语音视频设备,通过“千里眼云眼卫士”综合管理平台掌握老人生活状况,细化探访排查、医疗健康、精神慰藉等服务内容,确保时时有人关注、平时有人照应、病时有人看护。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自理能力和居住环境等情况,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模式,织密养老保障网,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是专业服务,让失能老人“老有所护”。大力提升失能失智特困供养机构建设水平,推进失能失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坚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保障到位、高效运行的原则,对国有资产江滨医院老年公寓楼及裙楼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投资800多万元,打造了如皋市特困供养人员失能失智照护中心。中心占地12000多平方米,设有护理院、多功能康复训练室、起居功能室、多功能活动厅等,设计床位198张,已累计收治护理全市失能失智特困人员195人。投资800多万元,将磨头镇敬老院和九华镇敬老院相继改造提升为重度失能(失智)特困供养对象照护中心,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床位220张。

六是强化认同,构建老龄事业“匠心”力量。着眼岗位培训与竞赛,采取理论实践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等培训方式,提升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法律知识、职业道德、从业规范、质量意识、健康卫生、人文关怀等方面素养和职业能力。每年联合市总工会、市人社局、江海高级技校举办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推动实操互鉴、教学相长,不断提升护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引导养老机构设置护理员主管、组长、护理员等梯次岗位,为他们提供职业晋升渠道,并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开展“十佳最美护理员”评选活动,向社会集中展现一线养老护理员“工匠精神”和动人风采,促进全社会深化对养老护理职业的认同感、荣誉感,助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责编:徐羽蝶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