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做的是动力车,大家先把材料包打开……”在浦口区车站小学的“圆梦教室”,24名四年级学生正端坐在桌前,听线上老师讲解,而这位老师,是远在50公里外的南京韩博士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中心的汤剑。她在“圆梦教室”授课点通过云平台,将一堂橡皮筋动力车制作课程,生动地呈现给车站小学的孩子们。
10月30日是“希望工程”实施35周年。这些年,“新年微心愿”“梦想小屋”“爱心暑托班”“圆梦教室”“童心里的极美南京”等一批公益项目,为困境青少年筑梦。这也是“希望工程”在南京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鲜活例证。作为南京公益创新项目之一,“圆梦教室”于2019年启动,由团市委指导、南京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截至目前,已建成72间“圆梦教室”。这些教室如同一束温暖的光芒,照亮了超7万人次乡村少年的求知之路,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
线上教学打破空间距离
“我们先把这些零件都拆开。这个长得像米老鼠耳朵的,是动力车的尾巴……”随着汤老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材料包,开始他们的科学探索之旅。
浦口区车站小学是“圆梦教室”听课点。在这间教室的正前方,一块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着汤老师的实时画面。旁边的音频设备则打破了空间距离,即使是隔着屏幕,也不影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汤老师,这个怎么穿过去?”一男孩举着手中的零件,询问对面的汤老师。汤老师立即就进行了演示。
“‘圆梦教室’是能让我们学到好多好多知识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越学越有劲儿,越学越厉害。”车站小学的学生上官相如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汤老师每周都会通过大屏幕给大家上科学课,还会提前把教学材料包寄到学校,这学期已经上了十余节课。
除了线上课程,“圆梦教室”还在寒暑假举办线下活动,如研学旅行、艺术展览等,让孩子们走出校园,拓宽视野。
为对口帮扶学校送课
在陕西省商洛市一所偏远乡村小学的“圆梦教室”里,孩子们正沉浸在版画的世界中。
江苏省美术馆的教学团队从1000多公里外的南京来到这里,向孩子们普及版画知识。“看,这是版画的基本工具,我们要先用铅笔在版上画出图案,然后再用刻刀刻出线条……”教学团队的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孩子们则聚精会神地听着、看着。
从画出简单的图案到刻出精美的线条,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当孩子们看到自己刚刚完成的版画作品时,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我第一次接触版画,感觉特别神奇。”多名学生都争先恐后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成果。
版画制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美的力量,更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江苏省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高木介绍,他们除了为商洛市柞水县杏坪镇中心小学、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小学等4所学校的孩子们各上一堂美育课,还赠送了216套版画公教材料包,助力乡村美育发展。
据介绍,从2021年开始,江苏省美术馆已累计开展近100节线上、线下美育课程。
5年组织4000余节课
5年来,“圆梦教室”项目已累计在西藏、陕西、青海、新疆、江苏5省(自治区)22县(区)建成55间听课教室,以及分布在公共教育空间、优质教育机构的17间授课教室,累计组织4000余节课。
“乡村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而‘圆梦教室’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南京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在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方建立主讲教室,在经济薄弱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社区、村小建立听课教室,构建涵盖“教、学、管、研”多种教育教学应用的多媒体运用场景,与多类型的优质机构和志愿者团队合作,为儿童开展体系化、可持续的线上线下课程活动。通过营造一个承载公平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公共教育空间,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来自南京市的优秀老师,促进乡村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
浦口区车站小学的老师吴雅婷对此深有感触。她身兼数职,既是英语老师又兼职科学老师。由于村小缺乏专职教师,她平时只能带着孩子们完成课本上的知识,无法安排实践课。而“圆梦教室”的老师们则不同,他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节课中都安排动手制作环节,让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知识的具体应用。
据悉,项目还被评为第四届南京慈善奖最具影响慈善项目、第七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3年南京市网络公益项目展赛一等奖、2022年度江苏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余梦迪通讯员 章梦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