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苏州 > 正文
绿色共治“分”出文明新貌
2022-01-10 10:36:00  来源:苏州日报  

办好“心窝子工程”,破解源头分类准确难题;做实“脚板子工程”,提升分类收运管理水平;力推“腰杆子工程”,配强终端处置实力……过去的一年间,忙碌在垃圾分类治理每一个环节的践行者、宣导者、从业者感知着由此带来的新变化,践行新时尚也迈入了“持久战”的新阶段。

叩开家门和“心门”

给百姓更多责任感、获得感

早在2020年6月《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前几个月,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西津桥社区富康新村就着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从拿着清洁屋设计图纸一户户敲门解释,到专人对接乱扔的“关键户”,社区、物业、业委会等齐上阵,很快见效。小区物业管家告诉记者,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三定一督”后,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从最初不到30%提升到如今的99%,投放准确率达98%,居民们纷纷积极推进垃圾源头减量。

在获评苏州市“垃圾分类四星级小区”之后,经过努力,富康新村在2021年苏州市“垃圾分类五星级小区”的评定中表现出色,成为佼佼者;区级垃圾分类专班会同社区、物业、业委会合力推进,在西津桥社区8个小区全面落实“三定一督”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挖掘闲置空间,通过“旧物”改造、织补翻新、绿化彩化等方式,挖掘出了越来越多践行“新时尚”的闪光点。

从“随时”到“按时”,从“随手”到“分类”,每个小区都在经历垃圾分类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来自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市4882个居民小区全部实行垃圾分类“三定一督”,超过10万个零散的垃圾投放点位被取消,1.37万个清洁屋成为小区标配。一年间,小区厨余垃圾分出比例由之前的5%提高至40%。随着垃圾分类星级小区评定工作逐步展开,全市首批命名的五星级小区已有45个,四星级小区146个。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为了让群众从心底支持垃圾分类,全市各地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全民参与,打造了昆山市“六点半‘垃’家常”、太仓市“跑楼天团,红动娄城”、姑苏区“党建红、执法蓝、环保绿”、苏州工业园区“蒲公英计划”等具有地域特点的垃圾分类宣教品牌;同时大力发挥“以法促分”的作用,出动执法力量45.63万人次,对个人处罚27.27万起。通过增强百姓的“仪式感”“责任感”“紧迫感”“获得感”,逐步把“新时尚”转变为“新习惯”,让所有小区“经得起看、经得起闻、经得起问、经得起查”。

用“指尖文明”

擦亮美丽苏州“新窗口”

践行垃圾分类,家庭和小区是最基础的单位。而要真正推行这个“新时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是公共机构的先行努力。

去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一学生收到了《给新生的一封信》,内容包含在苏州做好垃圾分类。在这里,劳动教育课中规范掌握垃圾分类技能,被列入了学生们的日常必修科目,直接与学分挂钩。

参与推进这项工作的该校后勤管理处物业管理科科长陆体艳告诉记者,学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如何高效精准开展垃圾分类,并给全校2800多间学生宿舍和所有教室、办公室配置了分类垃圾桶,9个体现苏州元素、校园文化特点、学院自身特色,集实用、美观、教育于一体的集中分类亭迅速建起,师生志愿督导员队伍的招募、培训同步完成。2021年10月中旬,学校全面推行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三定一督”工作。督导员除了每天早晨及中午守在分类亭指导监督、踩着饭点检查食堂厨余(餐厨)垃圾分类处置情况外,还会不定期对学生宿舍的分类情况开展突击检查和随机抽查。经过考核,该校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在苏州市垃圾分类专家组进校检查中,成绩也都超过95分。

去年以来,全市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市级党政机关、省直机关、在苏大专院校的垃圾分类督导评价优秀率达到100%,示范作用凸显。

而在各大商圈、商业综合体、热门景点等公共场所,做好垃圾分类,同样是一股文明“新风尚”。

苏州中心裕兴记门店每天接待的顾客有近千人,厨余(餐厨)垃圾产生量庞大。从以前只分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2个垃圾桶,到现在后厨区域规范设置4个垃圾桶,每天清倒2次;从顾客用完餐习惯性把纸巾丢进碗,和剩下的餐食混在一起,到自觉把垃圾正确投放到门口的分类垃圾桶里,无论是店家还是顾客的行为习惯都在改变。

在文化旅游窗口之一寒山寺,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内容和相关分类设施随处可见。据寒山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一年里,不仅本地游客会自觉将产生的香火垃圾扔进其他垃圾桶中,外地游客也会主动询问该如何正确投放……每一处美丽苏州的“新窗口”,正被“指尖文明”进一步擦亮。

打消“两端”顾虑

练出垃圾治理硬实力

过去一年间,从连接投放和处置两端的收运环节,到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终端处置环节,也都和前端的“随手一分”一起,展现出了新面貌。

在收运处一体化作业的苏州工业园区华衍环境餐厨项目厂,每天有约530吨厨余(餐厨)垃圾被运到这里,通过高负荷厌氧消化工艺转化成超过3万方天然气,通向市民家中。为了规范收运行为,园区针对提交收运申请、现场勘察确认、约定收运时间、确定收运线路等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流程,以确保厨余(餐厨)垃圾分出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收运和处置。统一配置的50辆收运车上均装有智能化监管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对车辆轨迹、车速及驾驶员行为进行监管,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同时,对所有商户和小区应收尽收。而随着市民分类及商户分类准确率越来越高,厨余(餐厨)垃圾的收运效率有了质的提高。

据了解,目前,全市8421辆收运车辆每天按照“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的要求,把各类垃圾送达正确的去处,并同步完善“易丢丢”等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应用,建立起18支上门收运队伍。

垃圾分类,只有终端处置能力有了保障,才能打消市民“前端分,后端混”的顾虑,让源头分类工作开展得更有信心。

去年11月7日,七子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项目二阶段工程投用,接受处置了首批来自市区的生活垃圾。与团队坚持攻坚的苏州市环卫处固废管理中心监管科科长钱寅飞盼来了新项目的启用。他说,自此,不仅市区生活垃圾日处置能力提升了2250吨,生活垃圾处置热量转化成电能的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约30%,更为先进的烟气处置工艺也更加环保。

为了解决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的难题,目前,苏州已建成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厨余(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七类终端。其中包括垃圾焚烧设施7座、厨余(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9座、小型分散式处理站250座、建筑(装修)垃圾处置设施6座、园林绿化和大件垃圾处置点61处、可回收物大型分拣中心25座,垃圾日处理能力总计近40000吨,与现有处置需求已基本匹配。

“三增一减”趋势明显

经受考验“分”出新常态

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带来的变化,有的实实在在看得见,有的却是潜移默化的。

记者从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专班了解到,去年以来,全市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量增,其他垃圾量减”趋势明显。苏州的其他垃圾是20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率为6.4%。“这些数字市民感受不到,却实实在在反映着大家努力的成果。”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专职副主任陆继军如是说。

在住建部新一轮对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考核排名中,苏州垃圾分类工作位列大城市第四名。而随着全市垃圾治理工作从打响“攻坚战”到全面进入打好“持久战”的新阶段,苏州也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垃圾分类难,因为它不仅是对居民生活习惯的变革,也是对垃圾清运处置组织体系的重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陆继军看来,终端建设环节考验地方政府的眼光和担当,收运环节考验环卫主管部门与时俱进的组织管理水平,源头投放环节考验基层创新社会治理能力和成效,经受这三大考验,垃圾分类工作才能形成闭环,取得实效。

他表示,接下来,苏州市城市管理部门将从推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完善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完善垃圾分类配套制度这4个方面深度推进,让百姓在践行“新时尚”中有更多获得感,“分”出绿色共治新常态。(苏报记者 肖辛)

责编:张威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