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搭台、文明“唱戏”。今年以来,弹词开篇《移风易俗新风赞》、微型评话《好“柿”成双》、歌舞表演《小美满》《榕树下》等众多好戏如约而至,在吴中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接连开演。听着熟悉的吴侬软语,欣赏着娓娓道来的身边故事,成了吴中区居民最期待的日常生活节目。
自2022年6月启动“文明实践 村村有‘戏’”活动以来,今年是吴中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开展村村有“戏”活动的第三年。通过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将政策法规宣传、道德模范事迹、文明风尚引导等内容融入其中。全区范围内演出250余场次,覆盖群众6万余人,将文明乡风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百姓的心田,在润物无声中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
从送戏下乡到自导自演,一台好戏大家唱
为了把文化大戏送下乡,吴中区最初按照“打包制作、按需点单”的方式,联合吴中评弹团创作了评弹、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的节目,在全区14个镇、街道轮番上演,免费看戏的同时,百姓有机会接触新思想、新风尚。去年,村村有“戏”活动牵手苏州歌舞剧院,再一次丰富了演出形式。精心挑选演出人员、精品创作节目剧本、精致打造现场氛围,从节目内容审定、专家意见征询、群众意见反馈等全流程、多渠道,层层把关和打磨制作近百个评弹、小品、歌舞节目,供基层自由组合使用。
舞台之上,中国好人何建金、沈敏菊等道德模范的鲜活事迹,倡导礼让斑马线、文明养宠、垃圾分类等文明引导故事,穿插江南文化类歌舞、戏曲等节目,寓教于乐,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倡导分明风尚新典范。
村村有“戏”活动的举办,让群众在享受精神文化大餐的过程中,增强文明意识,提升文明素养,弘扬守望相助、邻里和谐的文明乡风。
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丰富着群众的精神世界,也增强着群众的精神力量。自从村村有“戏”后,群众在家门口可过戏瘾,创作热情也被点燃,跃跃欲试想要自导自演再过一把演戏瘾。吴中区鼓励自主原创节目,进一步拓展表演形式和丰富节目内涵,又激发了群众参与和创造的热情。据统计,目前全区原创性文明风尚引导节目共计50余个,其中不乏唱得响、记得住的优秀原创作品。
在郭巷街道村村有“戏”的舞台上,由本土社区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好婆媳》,赢得了观众的笑声和掌声。欢声笑语间,居民们对文明家庭和睦友善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郭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鼓励文艺志愿者积极创新,自编、自演、传播文明新风尚,除了《好婆媳》,还创作编排了村规民约、《文明交通礼赞》等快板说唱,都获得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你一言我一语,让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竹板一打响连天,乡里乡亲听我言,文明东山树新风,移风易俗谱新篇……”在东山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排练室里,本土成熟文艺团队洞庭红艺术团的阿姨们正忙着排练原创快板节目《移风易俗谱新篇》。村民们通过剧目的编排与演绎,巧妙在节目中融入了移风易俗的新理念。在演员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将新时代文明婚嫁新风一一道来。7字一句的快板顺口又好记,词律优美、铿锵有力,村民听一遍就能琅琅上口。
另一边,与吴中评弹团合作的评话《好“柿”成双》正在各乡镇、街道上演,演员们通过评话的方式,道出群众身边的家长里短,将破除封建迷信、构建和谐邻里的观念,用更接地气的形式传进百姓心中。
今年,“文明实践 村村有‘戏’”活动迈入3.0版本,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创新。第一届侧重将身边的道德模范优秀事迹,以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安全知识融入节目,鼓励村民向身边好人学习。2.0版本内容上更加注重文明风尚引导,重点围绕移风易俗主题,通过快板、小品、宣讲等艺术形式,倡导厚养薄葬、节俭养德、邻里相助等内容,进一步发挥活动的教育引导功能。今年,活动延续移风易俗的主题,在形式上鼓励大家创新,借由本地文艺团体接地气的表演,把群众“想听的”和理论“想说的”结合起来。
一场又一场的文艺演出,就这样在吴中区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上演,将移风易俗的理念传到千家万户,将优质的文化资源送进了田间地头,深入城市的“毛细血管”。
村村有“戏”拉近了群众与文明实践所站的距离,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活跃度、群众满意度及文化文艺产品供给能力,为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持续助力。这里不仅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倡导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的前沿阵地。
因地制宜谱特色,文明“百花”齐盛开
今年上半年,在临湖镇村村有“戏”的舞台上,有一支名叫“十二织娘”的巾帼走秀队,一出场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她们身着临湖本地企业亨利特针织的羊毛衫,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时尚时装秀。走秀形式中,还创新融入文明折扇,轻步摇曳中,将文明新风之语“吹”入了百姓心田。
走秀队由12名退休巾帼组成,当了解到临湖羊毛衫产业面临发展困境时,姐妹们不谋而合,组建起“十二织娘”毛衫走秀队。“我们临湖镇一大特色就是羊毛衫产业,为家乡特色产业发声宣传,是我们这群老姐妹成立毛衫走秀队的初心。”走秀队领队说。
群众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更成了参与者、提供者。在临湖镇,不仅有“十二织娘”毛衫走秀队这样的“后起之秀”,还有莲溪民乐团、晴晖艺术团等多支成熟的民间文艺团体。据统计,目前吴中区各村、社区活跃的本土特色的民间艺术团体数量高达120个。
不仅临湖镇,吴中区镇镇有戏、村村有别、戏戏精彩:打破传统“一村一场戏”模式,胥口镇突破行政区划范围,联动人口较少、毗邻相近的村(社区)实行联合演出;依托甪直宣卷、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甪直连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甪直镇创作出连厢《移风易俗正气扬》、宣卷《甪直榜样》等精彩好戏;突破传统活动只演日场的常规,木渎镇将“村村有‘戏’”活动延伸至夜晚;临湖镇特邀临湖中小学9名学生组成文明小分队,创排原创绘本剧《文明小镇的奇妙日》,在村村有“戏”舞台上巡回演出……不断创新理念思路,因地制宜推出各具特色的新节目,吴中区推动“村村有‘戏’”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吸引力。
村村有“戏”的舞台上,“群众演、群众看”已成为文化生活的新方式。通过文化交融与创新编排,宣扬文明新风尚的同时,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和传统艺术,营造和谐文明的乡村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