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扬州 > 正文
“微改造”带来“大幸福” 扬州宝应文明实践在群众满意度里显实效
2025-07-15 14:23:00  来源:新华日报  

近来,每逢“苏超”比赛日,扬州市宝应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便变身“足球嘉年华”现场。近百名球迷汇聚在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大屏前,挥舞手幅、应援棒为宝应籍球员加油助威。全县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实践站,几乎都在上演同样的场景。

“宝应籍球员分布全省,‘苏超’在宝应备受关注,群众有观赛需求,我们就提供相应的服务。”宝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蒋振宇介绍,紧扣群众实际需求,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积极在为民服务中寻找落点,在群众满意度里彰显实效。

针对群众“白天忙碌,晚上学点啥”诉求,宝应县利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问需于民,创新打造“艺课堂”群众性学习培训品牌。7月5日,第二季“艺课堂”火热开课。与第一季相比,课程从3门增加到10门,涵盖健康养生、非遗手工、乐器演奏、实用技能等多个领域。报名通道一开启,几乎每门课都瞬间“爆满”。

“第一季的八段锦课没报上,太火了。这次看到社区实践站也开了课,我赶紧让儿子帮忙抢,总算是报上了。”在莲花社区实践站门口,刚上完课的居民李阿姨满面笑容地说,“老师教得特别好,免费学还能认识邻居,这‘夜校’上得值!”宝应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徐志龙告诉记者,最火的“八段锦课”,第一季在县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课时,因为报名热、班额少,群众纷纷反映“想学又学不上”,所以第二季该县又分别在莲花社区和南园社区实践站增开两个上课点,报名依旧火热。

“第一季三门课程试水成功后,我们广泛征集民意,进行扎实的满意度调查和资源适配度评估,确定了第二季的课程清单,保证所有课程都能够满足群众需要,受到群众欢迎。”徐志龙表示,“艺课堂”利用晚间休闲时间全免费供居民学习,参与课程的居民老中青幼各年龄层都有,“到文明实践站‘上夜校’”成了宝应人的新时尚。

新时代文明实践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宝应积极推动城市形象面貌和民生功能的同步改善。建于1989年的宝化楼小区,一度违章搭建众多,线缆杂乱,“飞线”充电现象严重,停车位“一位难求”,不仅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还存在大量安全隐患。

去年,县文明办牵头,联合城管局、东升社区等共同在这里启动一场小区“焕新之旅”。他们抽调专人逐户上门走访,召开民意座谈会,收集小区和周边居民的意见建议,争取居民的支持。历时3个月,175间违建被拆除,蜘蛛网般的线缆被规整入地,电动车充电棚解决了“飞线”难题,楼栋墙壁粉刷一新,停车位也规范建立。“路宽了,灯亮了,环境清爽了,住着舒心多了。”宝化楼小区居民张先生指着整洁的小区道路感慨,“‘微改造’带来了‘大幸福’!”

农贸市场既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舒适度,也关系到城市的面貌形象。位于宝应泰山西路的乐意楼农贸市场,一直给人以马路市场的脏乱印象。新建的乐意楼农贸市场外侧道路顺畅,内部硬件设施完善,安置有40多个“自产自销”免费摊位。“以前在路边摆摊,日晒雨淋不说,还老被撵。现在市场免费给摊位,风吹不到雨淋不着,买菜的人放心,生意也好起来了。”正在整理新鲜蔬菜的农户老陈乐呵呵地说。

2022年以来,宝应县文明办联合城控集团等部门单位,积极回应居民反映的焦点问题,探索城区农贸市场统一划归国有企业管理经营,分3年时间提档升级改造12个农贸市场,目前全县农贸市场均已完成升级改造。“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蒋振宇表示,将以更高标准打造现代化综合农贸市场,真正让商户安心经营,让群众放心购买,让城市文明彰显。□ 本报记者 张晨 张韦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