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由『灰』变『彩』 采石宕口美若公园
2021-08-04 09:14:00  来源:徐州日报  

7月23日,在位于拖龙山隧道上方的拖龙山东侧工地,工人们正紧张进行着最后一天的劳作。工地上的杂草除净后,拖龙山山体生态修复增加绿量的工程全面完工。经过一年多的修复,这片曾经岩石裸露的采石场遗址已变成青山绿水,盛夏时节,紫薇、石榴、美人蕉、葱兰竞相开放,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公园展现在徐州市民面前。

四季有花 雨水花园

作为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分址之一,市城建重点工程拖龙山山体生态修复工程分为拖龙山东、拖龙山西及曹山北3块区域,占地面积约21.4万平方米,是我市宕口修复面积体量最大的土方回填覆绿工程。

7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拖龙山东侧,这里已是满眼青山碧草、绿树红花。从隧道北侧进入,远远就看到一片片盛开的紫薇花和石榴花,再往上走,经过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一道沿着山体修建的雨水花园便映入了眼帘。花园内摆放着错落有致的景观石,红色、黄色的美人蕉,紫色的千屈菜等水生植物正值花期,亭亭玉立,娇艳欲滴。路边不时有成片绽放的白色葱兰,一派小清新的夏日景象。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花园,是拖龙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最大亮点。施工中因地制宜设置了生物滞留设施、蓄水坑塘,既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又能收集净化山体径流雨水。

负责施工的中建华夏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许超说,工程共投资7000多万元,绿化面积大约5万平方米,种植了桂花、朴树、海棠等乔木20多种,灌木18种,还有部分水生植物,池杉、红叶李、紫叶李、鸡爪槭等彩色树木,形成四季有绿、有花的景观效果。曾经“灰”扑扑的采石宕口经过修复,已变成色彩斑斓的生态绿地。

无废城市 保护生态

这里虽然是刚刚修复的山体,却已种植了法桐、杏树、栾树等很多大型观赏性乔木。几棵直径达1米多的法桐枝干遒劲,前面竖了一个“苗木移植”的牌子。据项目负责人王荣介绍,除了这些法桐,此处还有木瑾、红叶李、石楠、丛生腊梅、朴树、五角枫、木瓜树等69株苗木,均移自市重点工程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奎河段。经过一年的精心养护,它们都已长得枝繁叶茂,形成了一片独特的景观,也体现了徐州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延续。

除了苗木的二次利用,拖龙山山体生态修复工程施工过程中,还有10万余方土方回填的原料来源于轨道二号线和周边的建筑施工场地挖出的地下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率。

“无废城市”的理念体现在种种细节之中。山体修复消险过程中处理下来的废石,变废为宝,一部分构筑成施工过程中的保障安全、防止次生危害的挡土墙,另一部分小石头则成为下凹绿地中的阻挡泥沙流失的碎石。

恢复生态 丰富生境

项目负责人王荣介绍,拖龙山是废弃已久的采石场旧址,山体海拔最高135米。由于人为开采的原因,形成宕口面较多,因开挖边坡和爆破采石,断崖宕口长度在500-800米、高差20-50米。施工的第一步就是把松动的石头挖掉,消除安全隐患,还在坡脚的位置设置了5米宽的截水盲沟,下雨时,雨水可以通过缝隙下渗,避免形成滑坡。由于采石宕口留下的断崖和坡度较大,施工时采取渣土分层压实、挡墙砌筑、种植土回填、山林复绿的施工方案,让山体生态修复更稳定。

43岁的翟东风原来就住在拖龙山脚下的王庄,在他的记忆中,从他四五岁的时候起,周围村民就到拖龙山上采石了。宕口面积一度达到几千顷,村里经常灰尘弥漫。采石场关停后,村民搞起了养殖和种植,后来又搬进了拖龙山小区,从“农民”变成了“市民”。“这两年拖龙山宕口开始修复,山上种满了花草树木,大家明显感觉到空气变得清新了很多,山上的景观也越来越美了。”翟东风说。

“拖龙山山体生态修复项目以‘见山不见全山’为景观修复目标,总体上进行封山育林,恢复生态,丰富生境。” 王荣说,待山上的植被恢复两年后,今后还将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和周边居民的需求,增加上山步道等功能性配套设施,最终发展成山体公园。◎文/ 徐报融媒记者 吴云 实习生 王子妍

图/ 徐报融媒记者 周杰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