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巧手剪乾坤 纸上生繁花
2023-06-13 09:08:00  来源:徐州日报  

徐州剪纸

2008年徐州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其形式大致可分为装饰剪纸(窗花、顶棚花、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绣花纹样(鞋花样)、特种剪纸等。徐州剪纸取材丰富,内容广泛,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类型的作品,也有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剪纸作品。

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房檐上挂着“冰溜溜”。小女孩坐在床边望着窗棂上的“四季景象”,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屋外的阳光穿透红纸洒在身上,顿时多了一丝暖意。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的窗花都吐露出对来年生活的企盼。时光流逝几经更迭,那些象征着美好寓意的剪纸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来到户部山脚下,曾经的那个小女孩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走进她的剪纸世界,探访这项技艺的传承、融合与创新,感受徐州剪纸非遗文化的根与魂。

耳濡目染妙手生“花”

向上溯源,千百年来剪纸文化代代相传,工具和材料简易并不意味着剪纸简单。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手腕翻飞,剪随心走。

收起剪刀,红色纸屑轻轻抖落,每条纹路百转千回,长尾大冠、昂首挺立的凤鸟跃然纸上,一幅活灵活现、展翅欲飞的《凤鸟图》剪纸作品展现在众人面前。

赋予这红纸生命的,正是徐州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张丽君。

工作室进门处,汉画像石、民间故事、历史典故各种元素、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诉说着她对于剪纸的热忱。

这份情愫究竟何时扎根在张丽君心底,为什么能够开出如此绚烂的“花朵”?

“她剪欢乐、剪吉祥、剪喜气、剪梦想。在那一幅幅窗花世界里我能感受到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艰难困苦的决心。”张丽君放下手里的剪刀,思绪飘回儿时。

年三十晚上,母亲收拾好家务,打发孩子们钻进被窝后,就盘腿坐在床边,拨亮桌上的油灯,手里的剪刀在纸上旋转移动,是那样专心致志,那样一丝不苟。先为邻居剪几个小样,再剪自己家的窗花,剪刀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响声,成了孩子们的催眠曲。

初一一大早,新贴的白色窗户纸上,一片片花红柳绿的窗花整整齐齐贴在窗棂的方格里,兄弟姐妹挤在窗户边上欣赏着母亲的杰作。

一棵鲜艳翠绿的大白菜,引来吱吱叫的蝈蝈;几片翠绿的荷叶托起两朵盛开的粉色荷花,振翅欲飞的蜻蜓立在花骨朵上;一枝绽放的红梅花上,有一对喳喳叫的喜鹊……

“无论风雪有多大,窗上岁岁开窗花,春天年年来我家。”在没有电视和手机的年代,剪纸剪出了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从东头到西头,凡是谁家有红白喜事,总少不了剪纸的身影。娶媳妇,需要剪窗花,剪床围上的云勾;白事上,需要做花圈,剪棺材上的花纹。

对待生与死,喜与丧,总是怀有着坚定乐观的信念,用剪纸传递着绵延不断的希望,这正是徐州人民古往今来踔厉奋发创造美好生活的外在呈现。

指尖乾坤剪艺传情

一纸一世界,一刀一乾坤。

红双喜字代表着喜庆吉祥;鱼、莲象征着连年有余……形态各异的剪纸各有其丰富的含义,背后都蕴藏着美好真挚的祝愿。

徐州剪纸善于“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皆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2017年,张丽君捐赠十一米的剪纸长卷“盛世出行”,将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纹饰融入其中,两种艺术相互碰撞令人震撼。

经常受邀走出国门的张丽君听到过各种语言的赞美,每次都会强调自己来自徐州。醉心于剪纸,寄情于徐州,不需要高超的绘画功底,心到自然成。

徐州剪纸不仅剪出吉祥图纹,更剪出了文化自信。张丽君逐渐意识到传播剪纸这项非遗文化是传授技艺,更是将其背后积极向上、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精神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2009年,在一次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上,张丽君接受某外媒采访。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突然发问:“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吗?”

这个问题让人心中一紧,思考片刻后张丽君联想到刚刚创作的剪纸作品《牛气冲天》,这一年正好是中国农历的牛年。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做‘牛马年好种田!’。”一幅剪纸作品、一句谚语巧妙化解了一个“难题”,这正是剪纸“以象寓意”的魅力所在。

非遗进校园时,一朵牡丹“绽放”在孩子手中。“牡丹代表富贵,花瓶代表平安,寓意富贵平安。在花瓶两边再添两个‘铜钱’,这就是平安富贵在眼前。”孩子们听得入神,一粒小小的种子在心中悄悄种下,等待着某天生根、发芽、结果。

“大巧、大拙、大气”概括了张丽君对于剪纸文化倾注的心血与深情。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张丽君以剪化情、用剪布道,把剪刀下的“文化”传递出去;用有温度的剪纸增添对生活的热爱。

“剪纸的环境在变、内容在变,但趴在窗前畅想未来的那份喜悦永远藏在我的心里。”曾经的艰辛已经被岁月风干,唯有那些记忆的瞬间封存在剪纸中,偶尔想起,很想念那一地的碎片、火红的窗花……

岁岁年年如今犹在

一刃刀锋咔嚓过劲后,零落纸屑堆积起的是岁岁年时。撕日历,撕过一页,一页,又一页,时间从手指头悄然溜走。

年的味道曾如鲁迅《祝福》里描写的那样,自是到了年关脚下,年味就浓了。可如今生活好了,吃喝不愁,但人们却不时抱怨、轻叹,“现在过年真没意思”。

透过那一扇扇透亮的玻璃窗,鲜少看到那火红的窗花。

这花,你说她没有生命,看上去,她却那么栩栩如生;你说她没有脉动,摸上去也是那么令你心潮澎湃。

这花,以各种喜人的姿态尽情在窗户上绽放着,不骄不躁,不温不火,散发着她独有的气息和力量,昭示着人间的美好与喜悦。

时代变迁,唤起人们对徐州剪纸的兴趣,不能仅靠原汁原味的老传统,还要将剪纸技法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谁说剪纸只能在纸上完成?前襟是凤,振翅翱翔,后襟是龙,张牙舞爪,仿佛要从衣服上腾跃而出。张丽君把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创作出“剪艺服”,将“剪纸”穿在身上。

除了专注于创作,这些年来张丽君花了不少精力推广徐州剪纸。走进校园走进社区无偿教学,女儿李灿根据张丽君平时的教学,整理出48节徐州剪纸课程,由浅入深,即将投入到实践中。

几十年来剪不离手,花甲之年的张丽君手指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茧子,放下剪刀后,能看到有些许变形。

工作室里两个小伙子一本正经地按照花样转动剪刀。来自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艺术专业的厉雨昂和陈建宇是张丽君新收的徒弟,透过他们伏案的样子,张丽君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暖融融的光线,像糖浆,攀上手中鲜艳的剪纸,带着指尖的温度,定格成永恒的风景,徐州剪纸勾连出我们埋藏心底的向往,一幕幕往事就像电影一样,那么清晰、温馨,亲切得叫人难以忘怀。

多年前贴剪纸的孩子慢慢长大了,现如今做剪纸的老人依然守在窗前,这份情还将绵绵不断延续下去……本报记者 王春莹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