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清洁家园”精细整治,让更多背街小巷通过基础设施改善实现面貌“靓”起来;推进8支特色志愿队贴心服务实现“零距离”,引领街道文明和谐风尚加速形成;连续开展27次包挂扫楼活动、40次“益起文明”宣传活动,助力城市文明浓度不断提升……
早春虽寒,文明甚暖。文明新风,浸润着徐州经开区金山桥街道的每个角落。
近年来,金山桥街道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美丽经开区”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文明花开”文明实践品牌,丰富居民生活,完善城市功能,持续巩固提升文明幸福指数成果,不断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的华丽蝶变。
机制创新
汇聚城市文明向心力
“不能只有党员干部努力,我们居民也得助力。”家住杨庄社区的杨先生向记者谈起这两年的新变化:“大家跟着党员做,讲文明、有礼貌,现在整个社区干净清爽不说,连邻里关系也融洽了。”
城市文明的成长和成熟,离不开制度的支撑。杨先生的感受,正是来自于此。
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是一次从“外在构建”向“内在生长”的深刻质变。
金山桥街道构建“党工委领导、宣传条线协调、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四维机制,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去年以来,街道以“五清五化”为目标,持续开展“清洁家园”专项行动,各部门、社区积极行动,党员干部包保到楼,带动群众参与全域整治,实现了“一区一景”焕新。同步推进街道党员干部“益起文明”“益路同行”等主题志愿活动38期,让文明理念扎根人心。
文明不应只是挂在墙上的“奖牌”,更是居民群众举手投足间的自觉。为激发全民共建共享的热情,街道到各社区常态化开展“你我携手,文明同行”宣传活动、“文明金山桥”有奖问答活动,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共同为家园建设建言献策。街道还深埋文明种子,到辖区内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益式教育”宣传活动,发放文明手册、文明养犬等宣传彩页,持续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精细管理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楼道重新粉刷,坑洼的路面被填平重新铺上了柏油。”3月6日,在桃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龙潭公寓居民李先生幸福地表示,“现在停车位也增加了,这也得感谢街道给划的停车线。”
文明是方向,惠民是目的。金山桥街道始终把文明建设落脚点锁定在造福于民上。去年,街道持续开展“精管细作筑新貌”专项行动等,聚焦环境卫生、路面破损、绿化美化、交通停车等攻坚整治,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微改造,以“绣花”功夫提升基层治理精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经开区”美好期待。
创新“常态化巡查+闭环整改”模式。金山桥街道将“绣花式”管理延伸到小区之外,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重点整治飞线充电、野广告、违规圈占等不文明现象。同时,强化常态化巡查机制,对一些阶段性突出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去年通过“益镜到底”等方式巡查发现各类流动问题8590个,同比减少33.9%,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探索共建共享创新路径。按照“美丽经开区”建设要求,金山桥街道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共建共享,打造了“花满苑”“乐陶陶”等6个社区治理品牌,充分激活了辖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同时,计划推出“共享花园”项目,进一步提升小区美化程度,营造绿色、持续、共享的社区环境。
新风荡漾
文明花开别样红
3月6日,石桥社区的56名娘子军志愿服务队员们分头行动,来到独居老人家里,打扫卫生、陪伴聊天、帮助理发、清理过期食品……成立十余年,娘子军志愿服务队不间断与高龄、独居老人结对帮扶,形成了金山桥街道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缩影。街道在积极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的转变中,始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开展文明培育活动等重点,扎实推进精神文明高质量开展,引导广大居民提高文明素养,汇聚向上向善、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为建设现代化产业园区提供丰润的文明滋养。
加强文明实践阵地建设。金山桥街道不断提升阵地能级,扩展文明实践广度,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延伸至群众身边,打造“老槐树下”“龙潭湖边”“聚邻亭”等微阵地,构建起集服务、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精神文明生活圈”。
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培育“彩虹管家”等8支特色队伍,每年开展300余场活动,精准服务群众需求。同时,通过“优秀志愿者评选”“积分兑换”等机制,激发居民参与热情,让志愿精神从“少数人行动”发展为“多数人习惯”。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掐丝珐琅画”等非遗传承项目融入文明实践,打造“指尖绘传承”非遗小课堂、“金光大道进社区”文艺演出等系列品牌,为居民带来了多元有趣的文化体验。
文明浸润城市,服务惠及民生。金山桥街道这些实践正逐渐探索出“城市文明”的真谛——不应只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努力,而应是社会共同体的价值共鸣。
正如金山桥街道升级后的墙绘所描述的:当每个人成为文明的画笔,城市方能绘就持久绚丽的文明画卷。本报记者 朱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