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从 “垃圾坡” 到 “幸福园”
2025-07-14 09:55:00  来源:徐州日报  

“周书记,俺该浇花喽!”7月8日一早,徐州市鼓楼区环城街道闸口社区门前,铁路二三宿舍党员志愿者刘闯拿着一根50多米长的水管吆喝着。热心居民张宝斗闻讯,三步并作两步提着小桶赶来,加入义务劳动的队伍。

盛夏时节的清晨,铁路二三宿舍休闲广场,各种颜色的蜀葵争奇斗艳,金鸡菊、百日菊绽开笑脸。居民们有的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有的坐在花坛边的长椅上小憩。晾衣架上的衣衫在微风中舞动,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花香。

“两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蚊虫肆虐。”闸口社区党委书记周忠梅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娓娓道来。

铁路二三宿舍西侧紧靠坝子街立交桥,2022年立交桥完工后,这里形成一个200米长的斜坡,久而久之堆满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成为一个卫生死角。周忠梅2023年上半年到任后,了解到居民的心声,但苦于资金短缺,一时无法解决这个“顽疾”。

近年来,环城街道持续开展“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书记项目,整合辖区共建单位资源优势,共同研究解决基层治理中的急难愁盼,实现协同共治。去年,周忠梅先后与两家公司实现共建,爱心企业出资约7万元用于二三宿舍小区整治。

经过整整一年的时间,分两个阶段施工,昔日的垃圾坡化身平整路面和休闲广场,花草繁茂,健身器材与休闲座椅点缀其间。居民交口称赞:“咱们这是四五十年的老小区了,周围也没个养花、健身的地方。小区有了这片广场,幸福指数噌噌上涨。”

“虽然没让居民掏一分钱,但整治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征求了居民意见。” 周忠梅指着广场边缘的绿色护栏说,“街道组织安装护栏时,我们开了两次议事会。刚开始有居民要垒成实墙,也有人建议安装半米多高的栏杆,经过协商采用了这种2米高的镂空铁制护栏,既不遮挡视线又能保障安全,再种点月季、蔷薇,又是一道景观。”

垃圾堆变成了“幸福园”,居民都非常爱惜,几位党员和退休老人自发组织了一支养花护花的志愿者队伍。王步贞负责照顾花木,每天忙着清除杂草、捉虫,还自掏腰包买来肥料施肥。蜀葵最近到了结种阶段,她精心挑选优质的种子收藏好,准备明年春天播种。刘闯浇水最有经验,特地找人安装了水龙头、扯了水管,“这片地底下原来都是垃圾堆,水分消耗快,所以要勤浇水,而且每次都浇透。”张宝斗认养了楼下的一棵桂花树,打开窗户就能看到树的长势。甚至有居民主动将家中的盆栽端到广场上,为小区贡献一份美丽。就连附近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都加入了义务劳动,每天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从三四月的油菜花,到五月的月季花,再到如今的蜀葵,二三宿舍的小花园花事不断。“我们选择花木的时候就考虑到四季见绿、三季有花。经常有人到我们这里拍照、打卡。志愿者们轮流值守,呼吁大家爱花护花,不要采摘。”周忠梅的笑容如园中的鲜花一样灿烂。

■记者手记

微光成炬 幸福生香

跟随周忠梅穿行在铁路二三宿舍,目之所及皆是幸福的模样,此起彼伏的问候声里,藏着最生动的社区治理答卷。周忠梅巧妙嫁接企业资源,破解了资金困局,这恰是一种基层治理智慧——善借东风,方能激活治理一池春水。

更为动人的是整治中流淌的“共”字情怀。从护栏样式选择到日常养护,居民始终是主角而非看客。这些自发守护的微光,汇聚成家园最美的风景线。它生动印证:当居民从治理成果的共享者升华为共建者,社区便拥有了生生不息的内生力量。这份共建共治共享的温暖答卷,为更多社区点亮了可感可及的幸福路标。本报记者 吴云 实习生 任俊烨 吕勃燃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