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多彩非遗、探秘中医智慧、探寻节气奥秘、打卡阅读课堂……暑期以来,由睢宁县文明办、团县委、县妇联联合各部门精心策划的“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收获“暑”不尽的快乐与成长。
传承技艺
点燃少年壮志豪情
“既要跟上龙头节奏,又要配合队友步伐,原来舞龙这么考验团队默契!”10岁的王梓轩擦着汗说。
7月14日,睢宁县李集镇三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们扬起彩龙,引领龙珠,带领孩子们跟着节奏挥臂、跳跃。该村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的舞龙舞狮文化,开展“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
“这项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强身健体,更让传统技艺在少年手中传承,拼搏精神与团队意识,都在舞动的龙影里悄悄扎了根。”志愿者孙浩说。
草药飘香
中医文化润童心
“大家凑近闻闻这陈皮的香气,它可是越陈越珍贵。既能入药调理脾胃,还藏着‘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呢!”7月12日,睢宁县中医院北区的药材展桌前,中医师的话语吸引着孩子们好奇地探头。
睢宁县第四小学组织50余名师生在此开展“望闻问切初体验 草药香里学传承”职业体验活动。孩子们轮流触摸菊花、枸杞、桑叶等药材,听医师讲解它们的药用价值;在治疗体验区,他们屏息观看针灸、拔罐的演示,随后亲手将艾草、薄荷等药材装入布袋,缝制出一个个鼓鼓囊囊的驱蚊香囊。“这香囊要送给奶奶,中医太神奇了!”四年级学生李雨桐捧着自制香囊说。
认识节气
感悟自然与文化交融
“‘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这是夏至的物候密码。”岚山镇农家书屋的“跟着节气去阅读·观夏”活动中,志愿者老师正解读节气里的智慧。孩子们一边听夏至吃面、祭祀的习俗故事,一边在纸上画下心中的夏日图景。
古邳镇的大暑主题活动里,志愿者结合实时气温数据讲解:“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记得多喝绿豆汤防暑哦!”随后的手工环节中,彩纸在孩子们手中翻飞,折、叠、展、翻之间,一只只“夏蝉”栩栩如生。24期“跟着节气去阅读”农家书屋主题阅读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然节律中,了解传统文化。
非遗课堂
点亮孩子“七彩的夏日”
睢宁县博物馆运用“非遗+科普”模式,开展“七彩的夏日”非遗小课堂科普教育主题实践活动30余场,让孩子们参与到剪纸、皮影、传统手工艺制作等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影舞香萦”皮影戏制作活动通过“看、学、做、演”的方式,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欢乐的体验中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艺彩纷呈”巧绘非遗斗笠体验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蓝白染韵 匠心传承”蜡染手工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到这项技艺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据了解,接下来,睢宁县还将围绕暑期安全、科学科普、劳动教育等项目,持续开展70余场“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持续生根发芽。本报记者 武佩剑 通讯员 代文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