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11月24日,“文明中国·看无锡”研讨会在无锡市举行,以“从无锡实践看共同富裕和城乡精神文明创建”为主题,探讨交流共同富裕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在研讨会主旨演讲环节,来自新华网、东南大学、光明日报社、无锡市文明办等单位的代表根据各自工作情况和多年观察,围绕“如何构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无锡路径’”展开讨论。同商文明未来,凝聚发展共识,一场头脑风暴拉开帷幕……
发挥传媒力量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高地
新华网党委常委、董事、副总裁 刘加文
“无锡拥有3000多年历史,自古便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打造新时代精神文明高地的征途上奋楫争先,成为江苏谱写‘强富美高’崭新篇章的精彩注脚。”刘加文高度肯定无锡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并详细介绍了新华网在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创新举措:从人民视角、国际视角、全媒视角出发,用心用情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阐释;用生动的群众语言、高超的情景描写,深刻记录基层文明创建的鲜活实践;用“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深度融合为传播赋能,创新多元传播时代强音,持续提升对外传播效能,向世界讲好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故事。他表示:“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国家队’‘主力军’,新华网将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传媒力量。”
文明城市创建的本质是打造民心工程
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哲学与科学系副主任 庞俊来
从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到文明创建,新时代下无锡在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道路上完成了精彩答卷,并为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市提供了借鉴经验。未来,如何继续发挥现有优势,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紧跟时代步伐,是无锡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在庞俊来看来,精神文明建设建的是人心,树的是信心,强的是决心,最后得的是民心。文明城市创建的本质依旧是打造民心工程。围绕促进民生福祉,无锡要持续聚焦民生关切,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创新举措,探索更多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无锡路径”,用不断发展的创新理念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愿望。以文明创建为例,新上线文明积分系统,研发出一批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专项应用模块,为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以“数”治城和以“数”创城开辟全新思路。当前,利用物联网、5G、区块链等数字化新技术,无锡正研究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创建措施和治理手段,
谋求两个文明融合发展需久久为功
光明日报社江苏记者站站长 苏雁
“谋求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互融合,是无锡推动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方向。”苏雁认为,共同富裕并非仅仅是经济繁荣的象征,更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深度思考和持续努力的宏伟目标。
而无锡将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有机融合,在建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硕果累累。“五年前采访时,我和天一中学诗社的老师加了微信,从她的朋友圈发现,诗社从2017年创立至今越发红火,是该校最受欢迎的学生社团。”她举例说,潜下心来用传统文化浸润青春心灵,对孩子们一生影响深远,也是无锡在致力于共同富裕道路上给予城市未来的一种深耕。
从引领经济体制的创新,实现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和优化,到着力缩小城乡差距,打破传统的城市农村二元结构,再到从细处着眼健全和完善公共服务普惠的体制机制,结合此前在无锡各地的采访,苏雁从社会经济、城乡建设和文教医疗三方面讲述了无锡久久为功的深刻实践。由此,她得出一个结论,即让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就业、医疗、教育、交通、居住、养老等各方面民生的公共供给,能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打下基石、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奋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勇攀“文明高峰”
无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 商明
回顾从1999年无锡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城市,到2017年建成全国首个“文明城市群”的全过程,商明感触颇深。他说:“二十年间,无锡一棒接着一棒跑,一关接着一关闯,以常态长效创建擦亮精神文明底色。”
他介绍,近年来,无锡统筹两个文明建设,持续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眼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盼,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首要考量,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多个维度,全方位、系统性地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擦亮城市幸福生活底色。
商明分享了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中的收获体悟:锲而不舍、执着追梦的坚定信念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思想方法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以人为本、造福百姓的价值追求是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之源。接下来,全市上下会更加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高质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努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