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未标题-1.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用医者“怀柔之心”回应张謇先生
通大附院大型原创话剧《通医魂》在更俗剧院上演
2022-01-10 08:13:00  来源:江海晚报  

5日、6日晚,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出品、上海申演文化承制的大型原创话剧《通医魂》在更俗剧院相继上演。作为庆祝建院110周年的院庆剧目,该剧第一次把张謇、张詧二人兴办医院和医校的故事系统地搬上话剧舞台,借一幕幕的转换,揭开一部源远流长的医院编年史。

历史有声

那是张謇的殷殷嘱托

帷幕升,灯光起,在大提琴的悠扬旋律中,张謇与通医人开启了一段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其后,以医护人员抗击疫情为序幕,倒推历史长河,无数人前赴后继、不忘初心,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百年不变的通医魂。

“百年历史长河,细细讲可以讲很久,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选取不同的横断面、最具代表性的、最能体现张謇先生办院精神的人物和事件来说明。”《通医魂》编剧倪歌说。溯其根源,是1911年,我国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与其兄张詧创办的通州医院,自此,“以宏慈善”之念深入人心。这也构成了剧目的第一篇章。

此景完,只见舞台上的3扇大门开始转动,犹如钟表里的时针、分针、秒针;时间飞跃,在旁白和音乐的烘托下,下一个时代属于通医人的故事正在上演。1915年,时任通州医院院长熊辅龙认为,“以不明人体构造而治病,是何异以普通人修理机器”,开医院“解剖”之先河,印证了张謇所提倡的“祈通中西”理念,并与“敢为人先”的张謇精神相呼应。当观众沉浸之时,画面来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战乱不断的年代,洪式闾、黄竺如等教授率领一支30多人的医疗队伍,随部队辗转大半个中国,救治伤员,用生命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在百年院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篇章。新中国成立以后,1957年,在南通医学院即将迁往苏州之际,时任院办副主任的曹书田即刻上书,保住了南通医学之脉。

尾声到,灯光跟着张謇远去;再回头,同一群心怀理想的白衣天使翘首相望;挥挥手,大提琴声继续诉说着关于他们的故事。

台前幕后

有一群彼此懂得的人

“世间最难是懂得。一群懂得张謇的人在一起很投入、很认真地做一部戏,这种懂并不是专门研究张謇的那种,而是在精神上的深度认同,不知不觉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为他的伟大事业而感动。”在创作札记中,倪歌写道。

她编纂过《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志》,主持院史馆建设,为了创作《通医魂》,她一头扎进文献堆里,构思提炼,求证历史,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剧本创作。其间,通大附院党委书记高建林、院长施炜作为正宗的“通医人”,和剧中的不少人物有过交集,也给予了创作者们极大的支持。

最终,舞台的呈现离不开各个方面的默契配合。剧本是骨架,表演是血肉,舞美是皮肤,导演负责注入灵魂,而张謇的扮演者康爱石是这部戏的定盘星。康爱石是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更是南通剧迷们熟知的“张謇”代言人。早在2017年,南通艺术剧院创排话剧《张謇》,他受邀出演张謇。随后的3年时间,74场演出,南通剧团走遍大江南北,张謇故事传至千家万户。这次再次演绎张謇,他信心十足:“我与张謇先生的缘分非常深,甚至我觉得自己越长越像他,现在一上舞台,衣服一穿,神情、姿态就出来了。这也是作为演员,需要达到的。”

而作为老搭档,话剧《张謇》的制作人、副导演杨晶也在一开始就加入了制作团队,担任剧目制作人,并力荐申演文化为话剧承制方。“南通没有人不知道通大附院,它在南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家医院是怎么来的。而通过这个故事,大家能知道更多张謇、张詧的事迹和情怀,对于观众来说也是新鲜的。”她由衷地说道。

身为医者

始终抱有人文情怀

在演职人员中,除了8位专业演员,导演何鸣晖还从医院员工中选拔了25位医护人员参演话剧。尽管第一次登台表演,但在经过两个月的严格训练后,他们都很快地融入角色,尤其中医科主治医师陈韬分饰3个角色,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

“作为医院职工,了解这段历史,知道医院创建、发展的过程,对日后的工作、人生理想都是一种激励。同时,作为后来者、继承者,我们有义务、也有信心把它建设得更好。”陈韬说。

2021年11月19日,院庆之日,《通医魂》在南通大剧院首演,在线观看人数超过6万,在外的通大学子也纷纷发来祝福,这更加激发了整个团队的演出热情和信心。此次,除了两场演出,通大附院还围绕该剧召开了专家研讨会,邀请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卢昂、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张仲年等上海文艺界专家,以及张謇研究专家参加研讨。

“对医院来说,这部戏的意义是非凡的。本来我以为是个行业戏,看完以后发现,它的艺术含量很高。建议之后在完善细节的基础上,每年这一天,医院都可以演出这部戏,这是艺术的感动,是不忘初心、对历史的感怀,也是对职业的敬畏。”卢昂评价道。

“这部剧既反映了通大附院的发展进程,也反映了南通大学的历史。它第一次将‘通医’的诞生、成长史搬上话剧舞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呈现出张謇先生作为一位民族企业家的爱国热忱、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奉献精神、世界眼光。这也填补了有关张謇史绩剧作品的部分空白。从现场来看,效果非常好,过去的一切曲折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通大附院党委书记高建林表示。下一步,医院将在提升剧本质量的基础上,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申请相关的艺术基金,让更多的人透过“通医人”感触张謇魂,不断提升南通大学及附属医院的文化影响力。

(记者杨镇潇)

责编:朱剑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