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六个中国医师节。在濠河南岸的通大附院文博中心,一场关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百十余年来笔尖上的记忆展览拉开了帷幕,笔尖上流淌的是温度、是情感、是寄托。在这里展陈的有手写的字稿、笔记、申请书、感谢信等,这些都成了通大附院成长历程中医患情深的历史见证。
“感谢你们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急病人之所急,及时缓解、稳定了我母亲的病情……”一张红色信纸上写得满满当当。这是大外科主任陈钟教授的团队收到的一封亲笔感谢信,是家住通州的李秀华(化名)老人的家人送来的。99岁高龄的李老太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不幸被感染,因为老人年事已高,又有基础疾病,感染后一直高烧不退,这可吓坏了她的家人,急忙将其送至通大附院急救。
“我母亲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脂血,又是99岁高龄,我们都很担心她的身体状况。”刚送来时,李老太的情况并不乐观,所幸的是,通过俯卧位通气、氧疗、抗生素治疗等一系列针对性治疗和专业护理,李老太从病魔的手中逃脱,逐渐恢复了健康,并顺利出院。
“不放弃,是我们对每一个病人的承诺!”陈钟团队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诺言。
无声服务,用文字交流搭起沟通之桥
在通大附院的全科医学科门诊里,一名医生面对患者的询问并没有作出回答,而是拿出纸张,一笔一画地写了起来。原来90岁的葛军(化名)是一名听力障碍者,他拿着一页广告宣传单来到通大附院的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包玉华的门诊上询问能否给他做个动脉造影检查。包玉华和他进行沟通时发现,葛大爷有严重的听力障碍,这才拿起纸笔与之“交流”了起来。
葛大爷告诉医生:“卖这个药的人让我到医院做个动脉造影检查,吃了3副他的药再做一次检查,如果血栓斑块不溶解减少,就给我退款。”说罢,葛大爷拿出了广告宣传单。很明显,这是无良药商针对老年人的骗局。
包玉华听完便在纸上和葛大爷“解释”起来:“做动脉造影检查是有一定风险的,服用的造影剂可能会造成过敏,对肾脏有损伤,是个有害检查,目前您没有明确的指征,所以不建议随便做造影检查。”包玉华告诉大爷,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先做CT、心电图、核磁共振、颈部血管彩超等这些无损检查,评估一下心脑血管的情况。同时,又嘱咐大爷一定要按时体检,不要喝酒抽烟,这才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办法。包玉华的细致讲解,让葛大爷放弃了做动脉造影检查的想法。
应声而出,抒发医者博大胸怀
“在新冠疫情中,党员们不计较个人安危冲锋在前。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更进一步激发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和信心。为此,我郑重向党组织递交我的入党申请,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2020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助理顾俊带领第一批医疗队员驰援武汉。出征前夕,他写下了这封入党申请书,郑重向医院党组织递交。经党组织的批准,顾俊在武汉抗疫一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作为医生,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党员,要始终初心为民。而这两点其实是高度统一的,我作为一名党员身份的医生,更加要严格要求自己。”顾俊言出必行,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行医准则。
“大医传承百十载,铸就精诚逐未来。秉持先训创百强,展现追梦新舞台。”这是通大附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集体为医院110周年院庆题的一首诗。不止是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科室、每一名员工都为医院110华诞写下了真诚的祝福。
(记者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