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中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是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行动纲领,是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南通率先在省内建成“超级大脑”,通过“天地空”一体化的智慧监测网络,实现了对环境质量、污染源的全要素、全覆盖、全领域、全时空监测监控。
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是共保联治的关键。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加强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以大数据守护大生态,不断拓宽数字化、智能化的绿色发展路径,促进跨区域联防联治、流域上下游协同治理。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构建生态一体化保障制度是共保联治的基础。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环境作为长三角共享的公共品,亟待利用制度约束增强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保联治合力。各地各部门应共同制定并执行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共同明确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责任分担机制,提升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政策协同机制,完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生态补偿机制,增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的创新激励机制,确保长三角各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上步调一致、目标统一。同时,加强长三角区域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联合执法,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让生态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形成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合力,提高治理效率。
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是共保联治的重要保障。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环境政策的完善和改进。社会监督是公众参与的具体体现。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环境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真相和进展。同时,加强媒体监督和网络监督,及时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和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总之,坚持绿色发展,需要增强一体化意识,以一盘棋思想,不断纵深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共筑绿色美丽长三角。
(作者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