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市如东县洋口镇,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母亲”,她们并非血缘至亲,却用数年如一日的无私母爱,为那些特殊青少年撑起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她们不仅给予孩子们生活上的温暖,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他们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洋口镇“爱心妈妈”志愿团队的大爱善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留守儿童的“小娟妈妈”
随着农村土地的流转,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池塘头村的大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缪小娟,这位池塘头村的党总支书记、关工委主任,与村“两委”共同开设了“周六课堂”校外教育辅导站,并主动担任起辅导员的角色。每逢周六,她都会与退休教师张学进等人一起,耐心指导孩子们读书、写字、完成作业。几年下来,她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达30多场次,这些事迹还得到了“学习强国”江苏频道的专题报道。“周六课堂”辅导站更是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缪小娟因此成了留守儿童心中的“小娟妈妈”。
当三峡移民老唐的孙女因户籍问题无法按时入学时,焦急万分的爷爷找到了“小娟妈妈”。缪小娟迅速行动,多方协调,最终使孩子顺利入学。每逢节假日,老唐的孙女看到缪小娟来到“周六课堂”,都会兴奋地欢呼:“小娟妈妈来了!”
特殊孩子的“连凤妈妈”
在闸西村,有30多个特殊家庭的孩子,他们急需关爱与帮助。该村关工委副主任徐连凤便是这些孩子的“连凤妈妈”。在日常工作中,她时刻关注着这些孩子,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心妈妈”的含义。
去年,徐连凤在走访中了解到小于因父母离异而不得不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从此,每逢周末,她都会前往小于家,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当得知小于上初中后一度还不适应环境,学习跟不上时,她更是多次走进家庭和学校,与老师、家长共同教育小于。如今,小于的进步得到了学校老师的认可,小于的奶奶也感激地说:“这都是‘连凤妈妈’的功劳!”
闸西村有一名被领养的孩子小伟,去年因心理障碍而辍学在家。徐连凤得知后,立即登门与孩子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并与学校老师共同教育他,最终让小伟重新回到了校园。
小蕊的四位“爱心妈妈”
新林小学的小蕊同学是一名孤儿,她长期生活在姨妈家。为了让她感受到更多的关爱,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蔡晓燕、妇联主席赵蕾、民政助理张玲娟以及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美红共同担起了“爱心妈妈”的角色。她们不仅关注小蕊的心理健康,还时常为她送去温暖和爱心。假期里,她们还带着小蕊一起外出旅游,让她感受到家庭的幸福与温暖。
为了解决小蕊等更多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困难,这四位“爱心妈妈”联合镇老干部党总支、关工委、老促会开展了“助学圆梦”捐资活动,共筹集资金29080元,及时发放给了全镇中小学的29名困境生。
小周的一群“爱心妈妈”
三江口村的孤儿小周,其叔叔作为法定监护人支撑着这个家。为了给小周提供全面的关爱与帮助,村关工委成员李海燕、张亚勤、缪颖等人成了小周的“爱心妈妈”。她们不仅轮流接送小周上下学,还在假期里为她准备丰盛的饭菜和美味的零食。去年9月开学时,李海燕特地买了两套衣服给小周更换。当小周生病时,她们更是第一时间将她送往医院就医看病,并悉心照顾她。这些“爱心妈妈”们的关爱与照顾让小周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洋口镇的“爱心妈妈”们,以她们的关爱、陪伴、照顾和守护,为这群特殊的孩子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们的爱,如春风拂面,不仅温暖了孩子们,也深深地打动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传递着社会的温暖与希望。
(作者蔡晓燕 张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