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90年代起,刘鑫就开始热衷于收藏明清家具及木器杂件。乾隆时期的月牙桌、明中期的紫檀木小方几、清晚期的红木床……30年来,刘鑫痴迷中式古典家具收藏,并按照自己的品位将这些家具融入生活起居之中,并打造了一个名为“星品堂”的私人收藏空间,用书画、玉器配合古典家具进行展示,吸引众多藏友前去打卡。
偶然机遇,开启收藏奇妙之旅
加入收藏圈,对于刘鑫来说,纯属偶然。
“我是做纺织贸易的。90年代初,我所在的公司在美国开了办事处,我被派往纽约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在那里,刘鑫遇到了他的收藏引路人——一名扬州籍的华人理发师。由于都是江苏人,一来二去,他们很快熟悉起来。
一次,理发师邀请刘鑫到家中做客,一踏进家门,刘鑫就被里面陈列的上百件木器杂件等物所打动,个个做工精巧,雕刻活灵活现。见到刘鑫很感兴趣,理发师适时给出了一个建议:“你回国后可以留意收藏,这里面乐趣多着呢。”一次造访、一句劝导,打开了刘鑫的收藏之门。
回国后,刘鑫便一头扎进了收藏圈,并很快结交了一批“铲地皮”(专门上门收购古玩的人)。“30年前,玩收藏的还不多,谁收到什么好东西,圈内很快就传遍了,大家都可以通过转购淘得自己喜爱的东西。”当时,刘鑫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跑业务,这给他的收藏带来了便利。有段时间,他频繁跑苏北偏远地区,尤其对一些老街、老屋、老店颇感兴趣,“挖掘”到了不少宝贝。仅两年多,各种古玩品就占满了他家的角角落落。
一次,“铲地皮”送来了一对红木佛像,佛像栩栩如生,做工精细,刘鑫甚是喜爱,最后以两万元成交。后经圈内人鉴定,这对佛像是仿古工艺品,仅值数千元。这次的教训让他坚定了学习提升古玩鉴赏能力的决心。
“瓷器、字画、玉器水太深了,相比而言,家具的收藏风险还算小一些。”那次“入坑”的经历后,刘鑫开始收集与收藏相关的文史资料,从中提高对各个时代、不同产地家具特征的认识。对于没有经济能力收藏的家具,他就到博物馆观摩展品,并拍照仔细研究揣摩。一有空闲,他就会“打卡”各地古玩市场,寻找自己心仪的宝贝。
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刘鑫对于一些“动过手脚”的仿古家具,也能逐渐瞧出其中的门道。他告诉记者,比如,看一张椅子到底是货真价实的古玩还是仿品,可以把椅子反过来,通过观察是否是“老皮壳”来判断真假。
“爱上收藏,入门学费是免不了的。即使有了一些经验,如果大意,也会上当受骗。”身为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刘鑫分享了自己“三多”收藏心得:一是多看经典的古玩鉴赏书籍;二是多到博物馆实地观摩真品;三是购买古玩前多思考辨别。
古典家具,融入生活绽放新彩
“古典家具只有在生活中使用,才能发挥它的价值。我们的双手就是最精细的磨砂皮,家具是越用越亮的。”在刘鑫收藏的众多家具中,有一张老红木床是他的心爱之物,自打1994年收藏到手后,他每天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这是一张清朝中后期的床,2.2米长,藤面的,有床榻,保存完好,雕花细腻,古朴大气,我对它‘一见钟情’。”刘鑫回忆,这是他在南通市区一位姚姓人家发现的,姚家原是大户人家,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还有座四合院,院内有拱桥。他一进姚家,那张红木床就让他眼睛一亮。经过一番讨价,最终以对方的超行价2.3万元成交。“刚买回来时,我特别激动。好几次已经熄灯睡觉了,我又半夜情不自禁地起床开灯,细细观赏它,心里满是说不出的欢喜。”如今,这张伴随他30年的老床早已不断升值,刘鑫依旧享受着每天擦拭和观赏它的快乐。
入圈时间越长,刘鑫越发觉得收藏的学问浩瀚无边,需要他用毕生去钻研。“在明代,因为文人参与到家具设计中,讲究‘文不多工’,线条十分简洁流畅,尤其是椅子很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稳稳地拖住人体,扶手的高低也恰到好处。其独特的榫卯结构,还能让椅子越坐越紧。”在刘鑫的办公室,一张“四出头官帽椅”就属于明代制式,由南通本地产的柞榛木制作而成,成为他每日办公的“宝座”。
与明代家具简约不同,清代家具则讲究“逢木必雕”。“与明代的轻巧实用相比,清代家具更讲究威严,注重形式上的雄伟庄严、结构复杂、装饰繁缛。”刘鑫笑着说,清朝皇帝坐的龙椅其实并不舒服,都是直来直去的线条,方方正正的结构,要求皇帝必须正襟危坐。
在“星品堂”,一张半圆形状的月牙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只是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放在家里。”刘鑫解释,所谓“月牙桌”,顾名思义,桌子合起来似一轮明月,分开则像两个半月。他介绍,月牙桌虽为圆桌的衍生品,但对比圆桌,其线条更加优美,结构更加灵活,它一面为半圆,一面为平面,可贴墙或靠窗,上可置花瓶、古董。明代的月牙桌不施装饰,清代的月牙桌制作精美,周身布满雕饰,有西番莲折技、如意蝙蝠、灵芝等。
刘鑫介绍,古时徽州一带,丈夫在外时,女子会将一半的月牙桌放在堂前,表明男主人不在家,不宜接待外人;待丈夫归来后,再将另外一半合上,寓意夫妻团聚、阖家欢乐。因情移物,月牙桌也承载着“坚守、忠贞”的美好品质,素有“花好月圆桌”的美称。刘鑫收藏的这张月牙桌是90年代初他从一位行家手里购得,材料为老红木,桌腿满雕璃龙纹,且带龙钩,末端离地一寸并雕如意回纹,做工可谓美轮美奂。“按浮雕的花纹推论,应该是清早期的作品。”当年,刘鑫以2.4万元购得,如今有人出价200万元,但他视若珍宝,不愿转卖。
岁月沉淀,练就一双鉴宝慧眼
早年收藏时,刘鑫时常花钱买教训。入圈30年来,刘鑫在一次次收藏中,逐渐练就了一双鉴宝、识宝的“火眼金睛”。
1997年,八仙城丁古角步行街拆迁改造时,他花8000元通过“铲地皮”买下了附近一户人家的“紫檀木小方几”。“那是一张明代早中期的紫檀木小方几,造型美观,制作精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我看中后二话没说就买下了。”17年后,当年的“铲地皮”又专程从杭州来南通找到刘鑫,以10万元的高价回购了这张“紫檀木小方几”。“好的收藏不仅能够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还能带来几何级的财富增长。”这次的经历让刘鑫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看准的古玩,下手就要“狠、准、快”。当然,精准下手的前提拥有“慧眼识宝”的能力。
除了收藏明清家具这类大件外,一些精巧的杂件、小件木器,同样在刘鑫的收藏之列。截至目前,他收藏的大小木器就超过100件,在杂件中,有着“中国劳力士”美誉的南京钟属于刘鑫的“偏爱”。南京钟又叫“本钟”“苏钟”“插屏钟”,是明末清初时期根据西洋钟改制的一种南京地产钟表。“南京钟的外壳最常见的制作材质是红木,另外还有一些紫檀、黄花梨等。其底座雕花装饰,常见纹饰有‘葫芦藤’‘二龙戏珠’‘梅花枝’等。”刘鑫介绍,按照南京钟的大小分为0~6号7种尺寸,多年前,他花1.1万元入手的一款大号(0号)南京钟现在已经翻了10倍的价格。在“星品堂”,他将这台晚清时期的南京钟放在月牙桌上,成为展厅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诚然,精准的收藏眼光会带来超值的投资回报。但刘鑫认为,收藏古玩不能抱太多的功利心,否则就会失去了其中的乐趣。“对我而言,把弄古玩更是在触摸历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增长知识中提升个人的情操修养,在谈古论今中愉悦身心。”63岁的刘鑫透露了一个心愿:开一家古玩品鉴交流会所,里面放一架金丝楠木做的钢琴,不定期举办古玩沙龙,与藏友们一同品茗赏宝,兴致来了他还会弹上一首钢琴曲……
(记者冯启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