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通 > 正文
以歌为祭 以声传志丨南通开展“童声”祭英烈活动
2025-04-03 14:54:00  来源:文明南通  

清明前夕,南通市依托“童声里的中国”美育新实践,广大中小学生以音乐为载体,以歌为祭、以声传志,用“童声”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敬仰感恩之情,传承红色基因,形成震撼共鸣,构建沉浸式、体验式、情感化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以声载道:“童声里的中国”开辟红色教育新维度

“童声里的中国”美育活动开展十九年来,让一大批充满时代气息、体现童真童趣、催人向上向善的新时代歌谣在少年儿童心中唱响,实现“以美育人、以美蕴德”。清明前夕,全市中小学生陆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在传统祭扫基础上,用歌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和敬仰感恩之情。

南通崇川区朝晖小学的孩子们唱着《我和我的祖国》,在“听、学、唱、悟”中触摸家国温度。清脆激昂的“童声”,在纪念馆里划破时空界限,达到高度情感认同,使历史事件和人物转化为可感知的情感记忆。

以歌铸魂:集体仪式培育精神成长共同体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长眠之地开展“童声”歌唱活动,构建起独特的教育情境场域。孩子们身着整齐校服,佩戴红领巾列队献唱,仪式化的场景设计强化了精神洗礼的庄重感。

当启东市紫薇小学和如东友谊路小学的学生隔空同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词与青少年的现实使命产生强烈共振。学生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主动查阅峥嵘岁月战火里的故事,还组织小区小伙伴和爷爷奶奶排练合唱,这种自发传播就是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样的音乐仪式教育,激活青少年的群体共鸣效应,使个体情感在群体情绪感染中升华,实现价值观内化。

以志励行:文化传承激荡青春报国情怀

青少年在歌曲传唱与奋斗立志的有机结合中,让红色基因转化为人格力量。南通如皋红军小学举办活动,学校红领巾合唱团在红色雕塑前演唱《红军小学红军娃》等红色歌曲,师生代表亲手折叠千纸鹤书写理想,悬挂在“红色传承心愿墙”上。

在红十四军纪念馆,“碧血遍染江淮间,丹心永照桑麻田。万紫千红春长在,英雄儿女笑九泉”张爱萍将军的这首七律诗,真实地讴歌了战争年代的如皋儿女。前来祭扫的安定小学和如师附小的学生们齐唱《中华少年》《共产儿童团歌》,用掷地有力的歌声,赞颂英雄,以歌明志,并献上亲手制作的小白花。

当歌声与松涛共鸣,当历史回声与时代强音交响,“童声”祭英烈,丰碑励童心。“童声里中国”以音乐实践为载体,让清明的文化内涵得到创造性转化,开辟出一条情感驱动、艺术浸润、实践深化的青少年思政教育新路径,奏响属于新时代的青春乐章。

责编:秦春凤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