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草市桥社区退休老教师施志淮的牵头组织下,首届全国(丙午年)手绘封师生创意设计邀请赛在石港落下帷幕。亲手将一封封获奖证书寄出,施志淮感慨道:“这次比赛让生肖集邮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以后要是有机会,会多开展此类比赛。”
施志淮已年逾七旬,却未安享清闲,而是以满腔热忱和艺术才华,化身地方文化的守护者、集邮艺术的推动者、乡村美育的播种者,用行动诠释着一位退休教师的赤子情怀。
倾注心血,匠心守护地方文脉
走进石港镇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一块老旧的石磨“变身”怀表,一只调皮的小松鼠攀上空调外管,《少林寺》《石港第三届戏剧节》两张手绘旧海报将游客带到了充满回忆的80年代……
这些都是施志淮的巧思。他用手中的画笔丰富了原本单调的墙体,从憨态可掬的小动物,到气势恢宏、长达11米的“百福”照壁,墙体彩绘与老街古朴建筑融为一体,不仅美化了环境,更吸引着八方来客,让古老街区焕发出时代新颜。
“退休对我而言,是投身文化志愿服务的新起点。”施志淮说。从构思策划、创意设计到制作布置,他满怀对家乡的深沉热爱与文化自信,不计报酬、热心协助创建了石港历史文化博物馆、生肖博物馆、胥吉六纪念馆、睹史院村史馆等精品文化场馆。
为确保展览内容的翔实与精准,施志淮不仅潜心编纂了长达26万字的《石港文史集萃》,还深入街巷,寻访当地老者,实地勘察旧址旧物,反复求证,只为还原最真实的石港风貌。
硕果累累,泽被乡梓。多年来,施志淮倾力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微型文化展馆10余处,成为石港镇宝贵的文化地标,累计接待参观者达30万人次。
以邮为媒,创意激发文化自信
“这几天一直在忙着整理证书、寄信。首届全国(丙午年)手绘封师生创意设计邀请赛办得很成功。”联系到施志淮时,记者听到了电话那头他的声音里透着喜悦、自豪。
首届全国(丙午年)手绘封师生创意设计邀请赛由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与江苏省社教施志淮名师工作室联合主办,自3月24日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16个省市55所中小学、中专师生踊跃参与,共征集到手绘封作品1730件。经严格评审,共遴选出学生一、二、三等奖作品511件,教师优秀作品34件。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盛宴,不仅是对生肖文化的创新演绎,更生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青少年中焕发出的蓬勃生命力。
“文化传承需要创新载体”,施志淮将目光投向了小小的邮票。他坚持“以邮为媒、以文化人”的发展方向,指导石港中小学生把普通的信封化作创意的画布,结合本土文化特色,运用水粉渲染、剪纸镂空、篆刻雕琢、书法挥毫等多元艺术形式,将地方风土人情、历史典故融入创作,让“小邮票”成为传播石港故事、助力“文化兴镇”的大舞台。
在施志淮的积极推动下,石港镇还成立了南通市第一家以乡镇建立的集邮组织——南通市集邮协会石港镇分会,为传承江海文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兴镇”注入新的活力。
公益十载,以文润泽时代新人
作为一名有着35年执教生涯的老教师,育人为乐已成为施志淮刻在骨子里的精神。
2014年,施志淮主动来到石港文博苑,协助镇文化站办起了文博苑免费书画培训班。他的心愿朴素而伟大:让乡村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高品质、专业化的美术教育。这份公益事业在2016年结出硕果,正式挂牌成立了“施志淮名师工作室”,成为美育惠民的坚实阵地。
十年如一日,丹心育桃李。10年来,施志淮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00小时,公益培训学员近300人。他的爱心还通过网络和外出辅导,惠及了上千名外地学子。
美育之花,处处绽放。工作室有百人次的学生美术作品在国内外展赛中获奖,其中9幅获国家级金奖;52幅学生作品由中国邮政印制成个性化邮票,公开发行;在2024年全国“中邮杯”邮票设计大赛中,获奖4幅;7幅少儿作品赴日本展出。工作室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江苏省社会教育名师工作室、南通市手绘信封·个性化邮票设计基地等多项荣誉。施志淮个人也荣获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通州区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十余年来,施志淮老骥伏枥、退而不休,以邮票为舟载动千年文脉,用画笔作犁深耕时代热土,将美的种子播撒在乡村大地。
(记者 徐爱银 通讯员 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