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在连云港市海州区洪门街道,有那么一群年轻人,勇担当、不畏难、冲前线,在防疫一线书写更加绚烂的青春华章,他们就是回本村任职大学生!
“喇叭小哥”冲在防疫第一线
“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断……”近段时间,洪门村的村民,坐在家里就能听到门外的宣传防控疫情喇叭声。为了营造良好的防疫宣传氛围,回村任职大学生刘宝力随身携带移动音响,每天在村里流动播放音频,全覆盖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期间,洪门街道组建5支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全面开展防疫宣传、公共场所消杀、走村入户摸排、保障应急物资等各项工作。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宝力主动请缨,他说:“我单身,没有负担,让我先上!”
当初本着为村里做点实事的初心,毅然地从大城市回到自己的小乡村,成为海州区第一批回村任职大学生。在这次疫情防控战役中,他连着22天没有间断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上午背着20公斤重的消毒桶,对辖区内垃圾桶、卫生死角、楼道楼院及沟渠等进行全覆盖消毒作业。简单的午餐后,他又急着深入辖区摸底洪门村外来人员情况,排查登记湖北回乡或途径武汉返乡人员,对重点人群定期开展测量体温等工作。到了晚上,他在关键岗位值守,一刻也不敢松懈,用实际行动为打赢防疫攻坚战奉献青春力量。
村里人员紧张,他就动员自己赋闲在家的妈妈主动参加防疫宣传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防疫宣传劝解工作。
“村管家”24小时在线
“最近生活中有没有困难啊?有任何问题或是想找人聊天了,随时给我打电话,24小时开机。”成梓荧对着电话那头的居家隔离群众细声说道。农村疫情防控,不止于走访摸排、检查登记,隔离户的体温监测、买菜送菜、倒垃圾、协助送医等工作。隔离人员的心理恐慌、其他住户对疑似感染人员的求证和主动举报等各种情绪、需求,也是“村管家”的必答题。为了舒缓群众特殊时期紧张情绪,90后回村任职大学生成梓荧通过微信视频、每日通话和隔窗“见面”等形式,免费为居民群众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矛盾化解等心理服务。
白口罩,红马甲,瘦小精干的她每天穿梭在辖区之间,挨家挨户敲门、门外喊话、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及时排查、核对并关注武汉等重点地区回连人员信息,陪同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对居家隔离户测量体温,密切掌握这些对象的身体变化情况。为记录防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捕捉最真实的镜头,她常常在寒风口里一站几个小时。为了及时跟进信息宣传,她放弃了无数个午休。作为新庄村宣传专干,她用自己的方式“抗疫”,用有“温度”的宣传方式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传播防疫期间的“正能量”。
“快板”让防疫知识走进百姓家
如何让枯燥的防疫知识真正走进老百姓的心里?回村任职大学生李帅想了个法子,她找到村内文艺爱好者,鼓励他们将防疫信息以快板的形式录制出来,通过流动“小喇叭”在村内循环播放,让枯燥的防疫知识“朗朗上口”,提醒广大居民群众重视疫情,维护自身和家人安全。
面对疫情,她带头在辖区开展防疫宣传,从贴公告、发放宣传单页到每天摸排村内相关人员,为村民们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忙碌的同时通过电话、微信了解辖区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情况,为低保户和三无人员及时送去关爱。
防疫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
他最近成了朋友圈里的奇葩,只是因为每天运动步数破万,亲朋好友纷纷开玩笑说应该把他隔离。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从大年三十至今,走进新庄村,大家都会看见这么一个或是拿着记录本,或是抱着厚厚的宣传单,或是背着沉重的消毒桶奔走在村里条条小路上穿着红马甲的年轻人,从宣传防控知识到排查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再到引导群众“不走亲、不聚会、不串门”。这就是新庄村回村任职大学生朱乐伟。
他坚守工作岗位,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新庄村位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他每天挨家挨户排查外地回连人员,掌握第一手情况并及时宣传防疫知识,确保一家也不能漏下。2月6号的中午,天空飘着细雪,他和同事站着卡口边上吃着盒饭,一位男士开车来到路边卡口处放下10斤砂糖橘,只留下“你们辛苦了”5个字便匆匆离去,这让他突然红了眼圈,深感身上责任重大。每天十几个小时的连轴转,并没有让他叫一声苦,脸上的黑眼圈反而让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了一层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