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连云港市海州区“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如绚烂夏花般绽放在城乡大地。这场覆盖全区的文化惠民工程,以送戏下乡、文艺巡演等形式,将专业演出与群众自创节目送到百姓家门口,让艺术芬芳浸润每一个角落。作为江苏省重点打造的文化惠民品牌,该活动已累计惠及群众数万人次,成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演出现场
城乡联动:文化甘霖遍洒海州大地
在城市社区,文艺活动如繁星般点亮居民生活。自6月下旬以来,路南街道贾圩社区、海昌社区等地相继举办“家门口赏好戏”全市优秀文艺作品巡演,《锦绣前程》用歌声勾勒国家复兴壮阔图景,《丝路驼铃》以旋律重现丝绸之路文明交融,让居民足不出社区便能享受高雅艺术。新海街道新海花园小区的演出更是人气爆棚,歌伴舞《2025 一定要幸福》、藏族舞《洁白的仙鹤》与鬼步舞《云港跃动》同台献艺,传统京剧《沙家浜》选段与时尚时装秀《山路十八弯》激情碰撞,千余名居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过足“文化瘾”。
乡村地区同样热潮涌动。浦南镇、新南街道以文艺汇演、经典诵读等形式打造建党主题文化盛宴,锦屏镇、板浦镇则通过乡村阅读、红色故事分享会让红色文化扎根田间地头。“以前要看演出得跑老远,现在直通车开到村口,连老人小孩都能坐在家门口看戏。”板浦镇村民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基层群众对文化服务的真切需求。
全民参与:从“观众”到“主角”的身份蜕变
“这些演出太精彩了,专业院团和咱们老百姓的节目一样好看!”路南街道贾圩社区居民王阿姨的点赞,折射出活动“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的核心理念。活动既邀请市级文艺团队带来精品剧目,又鼓励社区文艺爱好者登台亮相——幸福路街道演出中,居民自编的二胡独奏《战马奔腾》以激昂旋律致敬拼搏精神;新海花园小区的舞台上,社区舞蹈队的鬼步舞表演让年轻人欢呼雀跃。这种“专业+业余”的组合模式,让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全民参与的狂欢。
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更是活动亮点。连云港市广电艺术团银龄志愿者与社区文艺骨干组成“流动文化轻骑兵”,他们走街串巷编排节目、培训群众,将文化种子播撒在基层。“我们不仅是表演者,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银龄志愿者张老师说,“看到居民从观众变成演员,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
演出现场
品牌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
“茉莉花开”的文化魅力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获得感。数据显示,活动开展以来,海州区城乡居民文化参与率提升30%,基层文化活动频次同比增加45%。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浸润正在悄然改变着城乡面貌——新海街道通过演出串联起邻里温情,居民自发组建的合唱队、舞蹈队让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板浦镇的红色故事分享会吸引青少年参与,让传统文化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
“这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以文聚力、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新海街道宣传委员张静姝的话语点出了活动的深层价值。当《锦绣前程》的旋律在社区回荡,当红色故事在乡村传颂,文化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殿堂艺术,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精神养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文化动能。
芬芳永续:绘就文化惠民新图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形式,让‘茉莉花香’持久萦绕。”海州区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活动正从“送文化”向“种文化”升级,计划在全区建立10个基层文化辅导点,培养本土文艺骨干。同时,活动将结合传统节日、乡村旅游等元素,推出“茉莉花开•四季歌”系列主题活动,让文化惠民真正实现常态化、精准化。
从城市社区的文明实践广场到乡村田野的百姓大舞台,“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如同一支妙笔,在海州大地上绘就出文化惠民的鲜活画卷。当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当群众从文化的接受者变为创造者,这片土地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文化生命力,让每一个海州人都能在文化浸润中收获幸福与感动。(记者王晓宇通讯员 徐欢 陈敏 刘子萱 史文婷 张庆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