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发布。全省有54个村落被认定为新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盱眙县黄花塘镇泥沛村榜上有名。
在获得“江苏省传统村落”认定之前,位于“龙虾之都”盱眙县南大门的泥沛村,像一朵“羞答答的玫瑰”,在山水之间静悄悄地绽放。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0.7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了1.5万元。
泥沛村人尽管祖祖辈辈种地,一季稻子一季麦,但也精通“生意经”。依托穿村而过的宁连高速、新扬高速、205国道,村集体“贴船下篙”,在道路两侧竖起了8块广告牌,对外出租赚租金。仅此一项,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就达16万元。
村集体放样子,老百姓有奔头。短短几年间,泥沛村村民在村中创办的企业从1家发展到5家,有的生产箱包,有的主攻玩具,还有的制售拖鞋,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100余人,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
泥沛村地多,全村1287户5149口人,拥有耕地12817亩、水面1524亩。自2015年起,村集体领衔,动员村民尝试土地流转,先后探索出虾藕共生、虾稻共生的种植新模式,至今已流转土地9500多亩。全村劳动力空前“解放”,半数村民长年在外务工、创业,涌现出大大小小的老板30多人。
王翠霞就是其中一位。今年45岁的王翠霞,19岁开始创业,跑过运输、卖过路料、贩过龙虾,如今在安徽创办了3家企业,涉及石料加工、混凝土生产、育肥猪养殖三个领域。
对王翠霞的能力,村民们打心底里佩服。去年底,村“两委”班子换届,王翠霞被推举到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岗位。“既然要我来干,那我得大干一场。”上任一个月,王翠霞把村里的情况摸了个“门清”,一张传统村落赶考振兴路的蓝图在她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泥沛村有老街,狭长的街道由北向南延伸,古老的地砖、石板历经千年岁月,沿街民居虽已破败,依然散发着历史的风韵。省水利厅为帮助泥沛村大通水库的渔民“上岸”,以泥沛老街改造为契机,下拨资金3874万元实施移民搬迁项目。
这么大一笔投入,如何用好是关键。王翠霞根据省里拿出的规划布局,做事雷厉风行,杆线入地、路面黑色化、雨污分流同步开工,农贸市场、农民大戏台、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工程已基本完工,民居改造也已初见成效。
农房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上任至今9个多月,王翠霞把上一届村“两委”班子束手无策的农房改善项目做得风生水起,一期87套新民居已全部竣工,10月底将交房;二期工程正在出方案,计划明年动工。
眼下,王翠霞正在谋划“两步棋”。“第一步棋,把村里传承了上百年的千张、豆腐、挂面传统工艺发掘出来,做大做响,既留住乡愁,又为村民增加收入。第二步棋就是我自己带头,在村里兴办企业,投资2000万元上马建材加工项目,村集体入股、分红,村民打工赚薪金。”王翠霞说。
在王翠霞带动下,泥沛村创业在外的乡贤纷纷行动。“其中一位村民在苏州创业多年,从事食物冷链产业,规模不小,实力雄厚,已经准备回村投资,帮父老乡亲的火红日子再添把‘火’。”王翠霞高兴地介绍。融媒体记者 杜勇清 姜彩兰 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