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是盐城最大的资源和优势。抓住生态这个基础,盐城打好生态治理组合拳,跑出生态经济加速度,塑造生态家园高颜值,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在打造“美丽盐城”上成为典范,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绿色根基。
加快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2023年,全市湿地保护率为49.4%,自然湿地保护率为63.9%。全市治理互花米草面积11.8万亩、全省最多,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43.6%、全省最高。高水平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盐城共识》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
科学落实国土绿化行动,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据统计,今年全市已完成新造成片林1.53万亩,占任务数的95.6%,其中新增造林0.26万亩,盐碱地造林670亩;完成森林抚育2.1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2.2万亩,启动建设绿美村庄59个,森林步道1条。
蓝天碧水高颜值,盐城生态“好气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3年,盐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3.4%,PM2.5年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全省最优、全国前列,国省考和入海河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如今,“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已从盐城人最朴素的期待,变成高品质生活的“标配”。
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精心做好生态旅游大文章,推动“生态资源”形成“生态产业”、支撑“生态富民”。2023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8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0%,实现旅游总收入5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当前,盐城市以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广世遗产品;聚力打造文旅发展制高点,同步提升文旅产业带建设,着力构建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消费新场景。记者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