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姜堰大队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组织民警辅警、文明交通志愿者和网格员等力量,开展了覆盖城乡的交通安全文明劝导综合治理,提高了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戴盔率,以“文明指数”拉升了道路交通“安全指数”。
据统计,截至目前,姜堰大队辖区早晚高峰市民骑乘电动自行车戴盔率达99.2%。
柔性劝导 劝出“和谐景”
“爹爹,你戴头盔可要把盔带扣上,不然摔倒了,容易磕着脑袋,危险呢。”11月26日7时,在泰州市姜堰区励才实验学校附近路口,一名穿着红马甲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在民警的带领下,正在路面劝导市民规范佩戴安全头盔。
“每天坚持这样的宣传劝导,群众慢慢就会养成自觉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的习惯。”姜堰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说,柔性劝导没有刚性执法“硬”,但降低了群众的抵触情绪和对抗心理,因而效果更好。
据了解,姜堰交警大队借助全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时机,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纳入劝导队伍,紧紧抓住早晚高峰时段,在重点路段警民共同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同时,他们利用节假日和周末,联合教育部门在相关路段由学生家长带领孩子,进行沉浸式体验,现场了解哪些是交通陋习,以增强家长和孩子的文明交通意识。
文明交通劝导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多穿着‘红马甲’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都是我们的熟人,有的还是同事。当自己成为被劝导对象时,很难为情。”一机关工作人员说,“劝导戴头盔本身是为大家安全着想,又不是什么难事,谁还好意思不配合呢?”
联动治理 共创“文明城”
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姜堰交警大队与城管、交通运输、教育、卫健等部门密切协作,展开联动治理,效果明显。
“大家对通报的‘黑名单’都感到脸红吧!千万不要让群众感觉咱们外卖员就是‘不守规矩’的代名词、反面典型的‘代言人’。”姜堰某外卖企业负责人在内部通报了相关外卖员登榜“黑名单”后严肃地说。
姜堰交警大队将不佩戴和不规范佩戴安全头盔人员的相关信息定期推送给其所在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并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实施联合惩戒。其中,有27名外卖员因闯红灯、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受到了交管部门的教育和处罚,也同时受到了所在单位的内部处理。
“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我们不能因为个人不戴安全头盔影响了城市文明形象,更何况这还是一件事关自身安全的事,于公于私都要自觉做好。”姜堰区政府某部门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今年以来,姜堰交警大队对政府公职人员不戴头盔违法行为处罚后,先后向区纪委通报20期,累计115人次。
“我们借助不戴头盔违法行为人所在单位的内部行政管理手段强化治理,力度不仅大,效果也明显。”姜堰交警大队相关人员表示。
摒弃陋习 戴好“安全盔”
“过去,我们收治的涉及电动车的交通事故伤员中,很多是因为没有戴头盔,最终导致严重的颅脑损伤,甚至失去了生命,非常可惜。”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务人员说,今年明显少了,原因就是现在大部分人都戴了头盔。
顽疾还需猛药治。姜堰交警大队在针对性开展宣传劝导、联动治理的同时,加大重点路段、时段、车辆的整治力度。运用大数据精准查获各类严重交通违法电动自行车986辆次,其中有百条历史违法未处理的24起。加大严管力度,在19时至21时聚焦重点路口,对不戴头盔行为开展专项整治,不戴头盔违法数同比下降87.95%。
“戴不戴头盔后果明显不一样,我们每年为道路交通事故垫付的救助资金就很能说明问题。”泰州道路救助基金服务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说,因为电动车驾乘人员自觉佩戴头盔的多了,即使发生事故,不至于造成严重的颅脑损伤,因而为伤员垫付的救助资金也明显减少。(吴劲松 吴玉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