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专题2021 > “中国好人榜”江苏拟推荐候选人事迹公示 > “中国好人榜”江苏拟推荐候选人事迹公示(2025年第三批) > 正文
卢汉郎
退伍老兵以行践诺 三十七载守护丰碑
2025-07-23 15:48:00  来源:江苏文明网  

卢汉郎,男,1950年4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靖江市孤山镇广陵村村民。1988年,孤山镇在王倬烈士殉难处设立纪念碑,退伍老兵卢汉郎便许下了守护烈士纪念碑的诺言,37载风雨不改、守诺如初。从青丝到白发,他用扫帚抹布丈量时光,用君子一诺诠释敬仰;从一人守护到三代接力,他以满腔热忱讲述英烈故事,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这份跨越数十载的坚守与传承,谱写出一曲守护红色信仰、践行诚信诺言的动人赞歌。卢汉郎曾荣获“江苏好人”等荣誉。

一诺必践 初心不改守忠魂

卢汉郎说自己是听着王倬烈士的事迹长大的,村中长辈曾目睹其殉难的悲壮场景,每每听他们讲述,他总是义愤填膺,眼含热泪。在烈士精神感召下,20岁的卢汉郎毅然参军。1988年,当得知刚设立的王倬烈士纪念碑需要有人管护时,已经退伍的卢汉郎主动请缨承担守护之责,并向时任广陵村书记张灿坤郑重承诺:“只要我在,王倬烈士纪念碑就会干干净净。”张灿坤回忆,当时只觉得他为人本分、做事细致,让他有空照看一二,谁知他如此上心,一守就是几十年。

卢汉郎家距纪念地约500米,2023年修缮前还是条烂泥路,路虽不长但他每天都要往返两三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擦拭墓碑、清理杂草、添红描金,他常说,“看到这里干干净净我才安心。”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步履蹒跚的古稀老人,村书记换了一任又一任,没人特意交代他要继续守护,更无人催促他日日前来,可卢汉郎忙碌的身影,仿佛定格在那方石碑前,从未消失。

坚心如磐 无形丰碑拔地起

2019年,卢汉郎的妻子陆秀华突发中风,瘫痪在床,卢汉郎不仅要包揽所有家务农活,还要照看卧床不起的妻子。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每天抽空打扫擦拭纪念碑。村里有人问他“图什么”,他只回答:“这就是我做的事情。”儿子也曾不理解,劝他全身心投入家务农活,最终却被父亲的坚持打动,“管护纪念碑就像父亲的事业,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没有报酬,没有抱怨,卢汉郎守护的不仅是青石砌成的方寸之地,更是心中那座巍然矗立的精神丰碑。

在卢汉郎的悉心照料下,妻子陆秀华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如今已能下地走动,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村里人也渐渐明白了这份坚守的意义,农忙时节,常有人主动搭把手,帮他家分担些田里的农活。卢汉郎总是憨笑着说,这是他的福报。

润物无声 薪火相传赤子心

2023年,孤山镇全面修缮了纪念碑,浇筑水泥地面、补增烈士生平介绍,环境更加整洁庄重,前来祭扫的人也日益增多。卢汉郎自然而然地成了最“权威”的义务讲解员。为了更好地讲述烈士事迹,他遍访身边的抗战老兵和烈士战友,点滴积累,反复练习,只为让英烈形象更生动鲜活。37年来他累计为4万余人义务讲解,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

卢汉郎的守护,也化作无声的家风。从小耳濡目染的儿子卢洪坤早已熟练地接过父亲描金的毛笔,传承这份光荣的使命。孙女也在学校里主动担任起小小宣讲员,用稚嫩的声音传递着烈士的英勇事迹。三代人跨越时空的守护传承,让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枝繁叶茂。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