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你对我的爱、对我的体贴,那是使我时时不能忘记的……我常想,我若是读了很多的书,不能为社会上的被践踏的人类谋些幸福,那我怎能对起母亲呢,怎能对起母亲疼儿一场呢。”这是1930年6月3日,雨花英烈陈景星在行动前,给数千里外的母亲写下的一封诀别信。
陈景星,1908年出生于辽宁海城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就天资聪慧。为了供陈景星读书,母亲节衣缩食,还将家中的地典押给了地主。1927年秋,陈景星带着母亲的重托,考取了奉天省立第三高级中学。在校期间,他阅读进步文章,逐步接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
为了探求真理,陈景星于1929年夏来到南京求学,不久考入金陵大学。他常与进步同学一起探讨时局,更是阅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书籍,逐步确立起共产主义信仰,探寻到改变中国社会面貌的正确道路。1929年秋,陈景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陈景星,与金陵大学、中央大学、晓庄师范的同志一道,参加了鲁迅等人发起的“自由运动大同盟”,张贴和发放革命传单标语,组织和声援工人罢工运动,还积极发展进步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中共金陵大学党支部成立,陈景星被任命为支部书记,领导金陵大学党员开展地下革命斗争。
同年3月22日,金陵大学美籍教授薛佛尔在校播放影片,片中充斥着丑化中国的镜头,引发学生强烈愤懑。事件发生后,陈景星领导的中共金陵大学党支部立即发表宣言、组织集会,激发了在校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的反侵略情绪。最终,薛佛尔公开发表道歉声明并销毁影片,美国公使向中国致歉。
1930年夏,根据上级指示,中共南京市委决定发动城市暴动,并成立市行动委员会。时任南京市委常委、市行动委员会委员的陈景星,深知暴动的严峻性和危险性。决意为党的事业牺牲的他,提笔给远在东北的母亲留下一封家信,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眷恋,以及救国救民的情怀,然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斗争当中。信发出两个月后,陈景星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牺牲,在雨花台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
文字来源: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