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法治底蕴 凝聚文明力量
守护人民美好生活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
法治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法治文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法治建设融入文明创建,通过“阵地共享、关爱共情、联盟共筑、文明共促、理论共学”等一系列结对共建机制,深入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新时代检察工作理念。该院连续5年获评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等荣誉。
一、阵地共享,聚焦公益保护实现“绿动文明”。结合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立足太湖治理和大运河沿线保护,打造“宛山益”公益诉讼品牌,与锡山区锡东生态园结对共建,在生态园内建立公益损害预防和修复基地,构建“专业化法律监督+基地化替代修复”的生态检察工作模式。依托该院全国公益诉讼标兵、全省公益诉讼勘验取证能手等人才支撑,办理污染河道治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案例,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在锡东生态园内建立公益损害预防和修复基地
二、关爱共情,推动未成年人成长“全息守护”。打造“时雨”未检工作室,推动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协同发力。聚焦“线下实体矩阵”,与教育、卫生、公安、司法、妇联等开展结对,牵头组建规模3000余人的“时雨护未员”分队,在学校、社区等设置“时雨护未关爱站”、家庭教育指导站6个,开展普法活动150余场次,帮教6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复工复学。聚焦“云端数字矩阵”,创新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区块链管理平台”,围绕强制报告、从业禁止、重点人员统一档案、关爱帮教资源等类目,融合教育、卫生健康委、关工委等辖区13家护未机构共签《关于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区块链管理平台的实施办法》,让全面保护在“云端”实现。“时雨未你而行”普法项目获评无锡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精品项目一类项目,工作室获评“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示范工作室”,负责人获全国妇联、中央网信办表彰。
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时雨护未 法治童行”反校园欺凌剧本杀活动
三、联盟共筑,助力新质生产力“破圈出海”。立足服务锡山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与“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东盟法律研究中心”“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等搭建检校联盟,加强法库、智库资源共享,为“一带一路示范项目柬埔寨西哈努克港”进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提供精准化涉外法律服务,如针对企业“出海”过程中的商业秘密保护、风险内控、劳动用工等问题开展检企研讨3场,答疑反馈32次。与区司法局搭建法律联盟,服务锡山区电动车、电动自行车“两车”行业产业集群,服务企业覆盖全国电动车行业比例60%;根据企业反映对外投资中的产品外销、品牌推广、贸易壁垒等问题开展联合普法宣传15场,助推产业带“抱团出海”。
四、文明共促,用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2021年该院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以此为依托打造“热心、细心、耐心、真心、爱心”的“五心工作室”,结对锡北镇、东亭、安镇街道,设立3家检察“五心”调解室,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妥善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获评法治无锡建设惠民实事工程项目优秀奖,工作室获评无锡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依托与辖区锡北镇共建的“余热献法治”调解项目,共同调解一起外来务工人员撞伤12岁儿童纠纷,做法被央视报道。聚焦无锡市低收入人口“3610行动”,联合区教育局、区退役军人局等10家单位,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帮扶衔接机制,为43名当事人“救急救困”。发挥文明单位示范带动作用,与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刘金村、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等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10余次,传播文明理念。
五、理论共学,激活精神文明实践“创新势能”。吸纳青年干警35人成立“竹韵8090青年理论宣讲团”,与区委党校、无锡广电联动,聘请锡山区委宣讲团、广电主持人任专业导师,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共同开展宣讲活动10余次。如,联合无锡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延安精神主题宣讲活动,获得一致好评;联合江苏省检察院、无锡市检察院开展三级院青年理论联学“思享汇”活动,并在会上交流青年理论学习经验。发挥高校思政理论研究优势,与扬州大学法学院、无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开展理论共学活动,通过检察官进校园、联合开展理论宣讲、合作课题研究等形式,打造“思政+法治”特色品牌,培养具有政治和专业素养的法学人才,做法被学习强国平台推广。
“凝心淬检徽,联建共担当;护幼守公益,联盟助远航;纾困解难题,联心启智光。”无锡市锡山区检察院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锚定服务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目标,以强有力检察担当,以文明结对共建形式创新赋能,全链条全方位优化服务人民群众举措,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检察履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让城市处处闪耀文明与法治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