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召开
树立现代治理新标识 塑造城市文明新时尚
张敬华韩立明讲话 龙翔刘以安沈文祖出席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市垃圾分类将全面深入推开。9月29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动员全市上下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加快突破、走在前列,树立现代治理新标识,塑造城市文明新时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主持并讲话,市长韩立明作工作部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市政协主席刘以安、市委副书记沈文祖出席。
张敬华说,垃圾分类是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却是保护资源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推动。南京作为实有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垃圾总量不断增长与处理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必须把推进垃圾分类作为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必答题,作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选项,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修课,对这件“关键小事”下关键决心、做关键准备,高起点高标准大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切实减轻生态负荷、提升环境质量,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
张敬华指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必须从城市特点、生态规律出发,拿出超常力度、下足绣花功夫。一要紧扣三大环节推进全程分类,前端投放要精准,做到科学引导、刚性约束、奖罚并举;中端收运要规范,严禁“混收混运”;末端处理要高效,坚持适度超前、安全环保,建立“一分到底”的分类系统。二要紧盯三大重点强力攻坚突破,抓牢居民小区主战场,稳妥有序推进;抓牢餐饮单位行业大户,确保应分尽分;抓牢城郊接合部薄弱区域,提升整体环境。三要聚焦“三化”原则放大综合效应,把源头减量化作为根本之举,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环节都要减少消耗;把回收资源化作为关键之举,推动垃圾分类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把处置无害化作为兜底之举,形成安全规范有序的处置体系。四要强化三项支撑提升治理能力,硬件要补短补缺,构建全种类、全流程的设施体系;技术要智能智慧,以智能化服务促进便捷化分类;法治要有力有效,加强常态化执法和专项检查,为垃圾分类全面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张敬华强调,垃圾分类是一场革命性的绿色转型,必须健全机制、凝聚合力,构建形成共治共享新格局。要加强组织领导,压实板块、部门、企事业单位各方责任;广泛宣传发动,紧紧依靠群众,使之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为;严格监督考核,推动共识成为落实,合力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进一步擦亮“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颜值品牌。
韩立明说,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盯牢难点、倒排工期、强化调度,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确保攻坚必胜、使命必达。要实施全周期管理,在健全体系上狠下功夫,着力提升前端分类质量,严明中端收运规范,增强末端处置能力。要关注全流程创新,在优化机制上狠下功夫,积极构建引导和约束结合的奖惩机制、收费和分类挂钩的价格机制、政府和企业联动的推进机制,有效破解机制性短板。要发动全社会参与,在落实落地上狠下功夫,大力营造氛围、全面组织发动、抓好示范带动,最大限度依靠广大市民群众,让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要强化全方位组织,在凝聚合力上狠下功夫,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切实做到压实责任、下沉重心,部门协同、整体联动,从严执法、加强督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为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印发了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和相关文件,我市生活垃圾实施“四分类”,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市城管局、市房产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玄武区、江宁区、鼓楼区宁海街道负责人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动员部署会以视频形式召开,江北新区、各区、全市各街(镇)设分会场。市领导李世贵、陈勇、杨学鹏、蒋跃建、邢正军在主会场参加。
(融媒体记者 邹伟 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