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晚,双和园小区垃圾集中收集亭旁,督导员刘小林正认真检查垃圾桶里是否有没有投对的垃圾,将垃圾桶周边整理干净。54岁的刘小林是双和园小区居民,身穿马甲、肩戴袖标,但记者注意到,与其他督导员不太一样的是,她的一只胳膊受伤了,绑着绷带吊在胸前。
“我退休赋闲在家,虽然一只手受伤了不太方便,但希望能向居民宣传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让垃圾分类真正地落实到每一个人。”11月1日,垃圾分类在南京市全面强制执行,刘小林主动找上社区,报名要求担任垃圾分类志愿者。
一开始,遇到肆意丢弃生活垃圾的居民,刘小林很崩溃。“明明垃圾集中点也不是很远,偏偏就丢在居民楼下,还特别容易和居民发生口角。”刘小林苦笑,“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我们代表的不是个人,垃圾分类是一项大工程,想要一下子改变几十年的生活垃圾投放习惯,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坚持。”对于每一位前来投放的居民,刘小林都会认真查看、尽责指导。
记者了解到,自南京市实施《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来,沙洲街道积极转变思路,宣传发动与分类工作同步进行,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助力垃圾分类推行。志愿者们兢兢业业开展督导与宣传,让越来越多的居民从“要我分”转变为“我要分”,垃圾分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沙洲街道12个社区、54个居民小区(56871户)、151家企事业单位已完成垃圾分类全域覆盖工作。截至目前,共发放四分类垃圾桶1131组,配备垃圾专用车7辆,同时建立垃圾分拣员和监督员234人的队伍,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确保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厨余垃圾日回收率比以往上升6倍,并且还在稳步提升中。小区居民认可度和参与意识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从开始的60.2%跃升至现在的70.92%。”沙洲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傅志根表示,下一步,街道将通过开展更多宣传特色活动,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积极性,全面营造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摸索出一条群众易接受、模式可复制、工作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模式。
(通讯员 沈文君 陈冬艳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