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南京 > 正文
乡村巨变,田畴绣织“共富长卷”
2022-08-08 14:37:00  来源:新华日报  

2009年嫁到浦口响堂的孙娟,依然记得这个小山村十年前的模样——裸露的采石宕口,零散的农家院落,唯一一条出村的石子路有几公里长。

如今,孙娟把老宅租给了浦口文旅集团,一年租金就10多万元,自己在村口的大马营当起前台接待,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深藏在山谷里的响堂,是浦口乡村巨变的真实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浦口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立足都市近郊的区位特点和科技创新的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让农业增产增收、农村宜居宜游、农民富足富有。

十年间,浦口农林牧渔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56.4%、7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突破3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同标并轨。

稻菽千重浪,鱼虾万亩塘。去年,浦口区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在全省76个区县中位列第一;永宁、江浦、星甸3个街道在南京市街镇高质量发展评价中荣获综合奖、发展奖,取得历年最优成绩。老山脚下,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激情铺展。

千里沃野挥动“科技翅膀”

地铁S3号线一过长江,就拐了一个大弯向南疾驰。车窗外,浦口桥林街道的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里栽满秧苗,“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八个红字矗立在田间。这片在拆迁废弃地上开垦出来的4248亩“丰产田”,累计投资4300多万元,投入强度全省领先。

重金打造,背后有深层次的考量。浦口农村人口超全区50%,农村面积近80%,是南京农业GDP占比最高的板块。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区,浦口正与南农大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让农民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劳作方式,要端牢“科技饭碗”。

“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高就高在科技含量。”水稻种植“土专家”邵名文,是这片大田的三个承包户之一。兰花塘最吸引他的,就是有一群顶尖科研人才为他出谋划策——省农科院优化了稻种,有机肥来自南农大沈其荣院士领衔的思农研究院,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团队的优质稻米试验基地、南京国家农创中心试验孵化基地都选址在这里。自动灌排系统、无人机植保、机械化耕种管收……邵名文憧憬未来,“理想状态,亩产可达1300斤!”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浦口有“先天优势”。从2016年批复,到2018年实体化运作,位于浦口区的南京国家农创中心,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农业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聚焦智慧农业、功能农业、生物农业三大领域,将一粒粒“科技种子”撒进万顷良田。

十年前,安徽全椒汉子赵有志不会想到,自己能把青虾做成一条产业链。在永宁街道联合村,他引入物联网养虾技术,带动周边虾农统一水质、规格和品质,从养殖加工到包装运输全程标准化,永宁青虾还荣获了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在赵有志的丽铭农庄里,投资3000多万元的冷链物流仓储运输中心已经启用,这是“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试点项目。“以后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永宁青虾。”老赵指着刚调试完的设备说,只需十多分钟,机器就能完成速冻锁鲜,彻底解决青虾长途运输的难题,“试验做了上千次,口感和活虾几乎没有区别。”

数字大田、数字鱼塘、数字温室、数字猪场,农业的“智改数转”不断在浦口孕育出新的应用场景。7月20日召开的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浦口区作为试点典型交流发言。

绿水青山挖出“美丽富矿”

江浦街道华光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晓玲最近很忙,紧挨着沿山大道的兴隆组在环境整治后面貌一新,想来这里租房开店的电话一刻不停,还有村民主动找到社区,要把自家院子改造成民宿。

但十年前的兴隆组,可不是现在这样。“因为离城区近,村民把房子租给了商贩,收废品的、做大理石的、卖卤菜的都来了。”杨晓玲是2015年到的社区,兴隆组一直是她的“心病”。近年来,浦口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拆猪圈、修道路、铺管网、添景观……从“三清一改”,到“四清、四拆、四整治”,响堂水库与村庄河塘的水系贯通了,山灵水秀之美凸显了,乡土特色也留住了,小山村终于脱胎换骨。

兴隆组最大的变化,是村民的房子升值了。老张家的小院原本租给企业当仓库,每年租金不到3万元。环境出新后,房子被一家网红餐厅看中,精心改造成了蝉·山间茶餐厅,租金飙升至10万元出头。企业做生意、村民收房租、地方有税源,“一举三得,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杨晓玲说,村子现在也有了更洋气的名字——半隐·兴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浦口农村最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最宝贵的生产资料。让农民在诗画田园里奔小康,浦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加大治乱整破力度,重新塑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家园。目前,浦口已累计完成528个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创成9个特色田园乡村、17个省级传统村落、134个宜居村,汤泉、星甸、永宁3个街道获评“中国最美村镇”。

好山好水的浦口,正加快把农村的美丽颜值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从不老村到黎家营,民宿已是浦口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但汤泉街道瓦殿村党总支书记赵林涛有个大胆的想法,村里今年借势楚韵花香景区打造民宿村,他和租房的企业约法三章,开业后返聘房东,让他们在自己家打工,边干边学。“农民有房有地,但没钱没胆。”他说,租赁协议里引入了回购机制,等村民觉得时机成熟,随即可以自己干。眼下,已经有3户村民在合同上签了字。

都市微度假的风口下,浦口从农文旅融合切入,用五条精品全域旅游线路串联美食美景美宿,让农民“走绿色路,吃美丽饭”。去年,浦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突破400万。

城乡融合欢奏“田园牧歌”

每次说起老山北麓的岔琥路,72岁的大埝社区老支书黄连德就要追忆往昔。

早年间,靠山吃山大埝村,家家户户种桃进城卖,出村的唯一道路,是一条连名字都没有的泥路。2013年,浦口区投入上亿元,把这条5.7公里长的“卖桃路”,改造成了青奥会山地自行车赛的赛道。比赛经过大埝不过十来分钟,但这条路却让整个村子迎来了新生。

浦口区在村里打造了水墨大埝景区,城里的游客进山了,村里的蜂蜜、葛根粉、草鸡蛋被装进了后备箱。农家乐、民宿一夜之间冒了出来,还有企业带着资本下乡办起了生态园。黄连德感慨:“这十年,真是天翻地覆。”

要致富,先修路。十年间,浦口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832公里,双车道四级及以上公路覆盖率达100%,“返浦归臻”农路品牌还被评为省级优秀等次。有了路,星甸的螃蟹爬进了城,汤泉的苗木运往全国,桥林的葡萄园停满了外地牌照的货车。

一条条农路,连起了城市和乡村,打开市场销路,也导流了民生资源。

位于永宁街道东葛社区的车站小学,距离安徽滁州不到4公里。因为位置偏远,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专职师资匮乏,课程一直无法正常开设。2018年,浦口区教育局推动集团化办学,车站小学与传统名校江浦实验小学结对共建,每周5名专业老师下乡走教,乡村小学终于奏响“放牛班的春天”。

“名校+普校”“城市+乡村”“总校+分校”,近年来,浦口区已建立了7个教育集团,实现了小学集团化办学全域覆盖。

不仅仅是教育。在星甸,异地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交付,从30年房龄的老院区搬进新家,负责人雍小宁的兴奋写在脸上:“新设备、新病房、新起点!”目前,浦口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有5家搬入新址,剩余2家正在抓紧建设。全部交付使用后,注册床位数将由167张逐步提升至720张。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越来越多的名医专家走进农村,为乡亲们把脉问诊。

更多的民生服务,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飞进“寻常百姓家”。作为全省试点,浦口结合农村实际需求打造五大平台,让各方力量穿上“红马甲”,把科普、教育、健康、文化资源送到田间地头。

产业欣欣向荣,村落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乡村振兴的大棋局中,浦口落子有声,妙手连连。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在长江北岸有了现实模样。

□ 本报记者 盛文虎

通讯员 陆浩 高金军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