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对人类生存和环保大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自2020年11月《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从一开始的“风尚之举”变为很多居民的“随手一分”,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南京市民的“生活日常”。
在今年南京市对各区的工作考评中,南京市建邺区垃圾分类工作位列主城区第一方阵。截至今年10月底,建邺的厨余分出率每月均居全市主城区第一。
聚焦一个目标压实责任
聚焦建邺区“文明极美城区”建设目标,垃圾分类是实现“环境净美”和“生态秀美”的重要抓手。为充分发挥抓手作用,建邺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各街道党工委书记和16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高位统筹抓推进、压实责任抓落实。
今年以来,建邺区委区政府共召开专题调度17次、区城管局每周研判进度、街道专班每日巡查、社区定期组织居民共议,全区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局面。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是各部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依据指南。遵循条例精神,建邺在全市率先将所有分类亭房的运营移交物业企业,最早构建起政府督导、企业主导、市民参与“三头并进”的格局。
然而,伴随“交接棒”的移出,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如何最大限度激发物业企业的主体责任?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的督导作用?作为最早探索垃圾分类考核标准的街道之一,建邺区双闸街道将垃圾分类纳入政府对物业管理的考核内容,在满分百分的物管总考核中,为垃圾分类拿出30分。投放点及周边有无垃圾散落、污水外溢?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海报是否明显?厨余垃圾等桶内有无混投……在建邺辖区六个街道均设的垃圾分类考核标准中,街道按标压实物业责任、奖惩有方之余,也保障了全区垃圾分类质效的实现。
科技助力发力“两网融合”
“两网融合”是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融合,其对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理减量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增量化有着巨大助力。善借科技之力,建邺区广泛、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工作,辖区沙洲街道54个居民小区已实现智能回收点位全覆盖。
不同于传统四分类亭房仅设一类“可回收垃圾桶”,在新投入的智能回收设备中,纸张、织物、玻璃等不同可回收物分别被投进各自类别的细分回收桶,居民投放后随即获得积分或现金奖励,积分又可至便民服务点兑换生活用品,提升了投递热情。自今年2月“两网融合”体系运行以来,沙洲街道实现高低价值可回收物月过100吨,增量明显。多措并举之下,建邺区按照小区、街、区三个层级构建起“点-站-中心”全闭环资源回收体系,并在全市率先实现“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全覆盖。今年10月,建邺区人均低价值可回收物量达到4.06公斤/人,较两年前明显增加。
六支队伍带动氛围共同缔造
分莫愁、益起分、臻兴分、洲汇分、全“绿”分、苑谊(谐音:愿意)分……这些简单易记的名称是建邺区六个街道分别组建的垃圾分类志愿队伍名称,六支队伍均有自己的logo、服装和宣传口号。
莫愁湖街道的“分莫愁”志愿者服务队有400人之多,划分出13支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除志愿担当分类督导员外,进小区、进家庭、进单位开展日常宣传,小课堂培训、小分队上门、小协商改造、小评比监督、小奖励推进的“五小”比学赶帮超方式,以及通过物业微信群定时发送的分类知识和条例执法内容,组成了街道扎实细致又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谈到主动分类的过程,家住名仕嘉园的张女士说:“每次投递垃圾时几乎都有志愿者在边上指点,急着上班时,他们会主动帮我们倒垃圾,非常暖心。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也从一开始的不会分,到主动在厨房准备了两个垃圾桶,每天分。”
全面除差推动工作进入新阶段
今年下半年,《南苑街道部分小区垃圾分类收集点升级改造(除臭设备)项目》协议书的签订表明了建邺区响应市局要求、发力“争优除差”的决心。协议签订后,建邺区南苑街道改造辖区24个小区的垃圾分类设施,在63座垃圾分类亭的256个投口增加灭菌除臭设备,降低垃圾中有害气体的环境污染程度,助力全区争优除差早日晋级。
记者从建邺区垃圾分类办公室获悉,今年以来,建邺全区重点升级改造31个小区的收集点,改造其存储空间不够和投口过少等问题。全方位“备考”取得实效:建邺第一批11个小区8个C类晋级B类、3个B类晋A类,第二批16个小区和第三批12个小区全部完成C晋B,第四批也已完成市局晋级审核,实现今年40个除差小区任务的全部“收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进入新阶段。
统筹构建集约高效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高标准完成34个省级达标小区创建,积极探索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垃圾分类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南京垃圾分类工作进入第三年,更新目标、更高标准、更多挑战已接踵而来。下一步,建邺区将重点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力度温度,持续加强垃圾分类执法检查保障,优化考核监管力度,在工作做实做细上下功夫,持续推动建邺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提升,为“文明极美城区”建设提供其应有的支撑。(“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